第188章 有些人真的没有人性(第1页)

当新闻里"为小三杀子骗保"的惨剧刺痛公众神经,当商业伙伴为独吞利益将救命恩人推入深渊,人们总会悲愤地质问:"为什么有人能如此毫无人性?"

这类极端恶行的背后,实则是人性在多重因素冲击下发生的系统性崩塌,如同精密的钟表被灌入滚烫的铁水,彻底扭曲变形。

某起震惊全国的杀子案庭审现场,罪犯林某平静地讲述作案细节,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袖口纽扣:"提前三个月买保险时,儿子还抱着我的腿问爸爸为什么总看手机。"

他轻笑一声,喉结上下滚动,“我摸着他的头说在给乖宝挣大钱,其实心里盘算着哪种意外死亡赔付最高。”

当检察官问他是否后悔时,他突然激动地拍桌:“后悔?要不是那孩子总半夜咳嗽吵醒她,我会出此下策?”

旁听席传来压抑的啜泣,而他只是掏出手帕慢条斯理地擦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冷得像淬了毒的钢针。这种对至亲生命的漠视,暴露出其情感认知的严重扭曲——在林某的价值排序中,情人的睡眠质量与巨额保险金,远高于亲生骨肉的鲜活生命。

心理学中的"情感钝化"理论在此展露无遗,长期沉溺于私欲的人,其情感感知系统会逐渐麻木,如同被厚茧包裹的指尖,再也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

在商业诈骗的暗潮中,有人将背叛演绎得触目惊心。老周确诊肺癌晚期后,把倾注十年心血的科技公司托付给副手张强。

深夜的办公室里,张强戴着白手套清点核心专利,电脑屏幕映出他贪婪的瞳孔。他不仅连夜转移资产,还伪造老周签名欠下高利贷,甚至用公司名义为自己购置豪宅。

当病床上的老周接到催债电话,张强正搂着情妇在海景别墅开香槟庆祝,酒杯倒影里,老周办公室那幅"诚信赢天下"的字画在摇曳的烛光中扭曲变形。这不仅是简单的利益争夺,更是权力与道德的失衡。

当个人掌握绝对控制权且缺乏监督时,道德约束便会形同虚设。张强在吞噬老周信任的过程中,逐渐构建起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闭环,将背信弃义合理化,甚至产生扭曲的优越感。

心理学中的"道德推脱机制"在这些人身上尤为显着。连环诈骗犯赵文在狱中接受采访时,翘着二郎腿侃侃而谈:"我这叫资源整合,那些被骗的人太蠢,怪不得我。"他的日记本里写满歪理:"善良是弱者的遮羞布心软的人不配成功"。

某次行骗时,他明知受害者是为女儿凑手术费的单亲妈妈,仍面不改色地拿走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