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婚姻当成避风港,以为领了结婚证,就能把生活的重量全压在伴侣身上。有位女士结婚后,听了丈夫“我养你”的承诺,果断辞掉工作,每天围着家庭转,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照顾公婆,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最初几年,丈夫确实很体贴,会主动分担家务,发了工资也全交给她。可随着丈夫职位提升,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态度慢慢变了。他开始抱怨她“跟不上自己的节奏”,觉得她聊的全是家长里短,没有共同话题;会因为她忘记缴水电费而发脾气,说“我每天在外累死累活,你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甚至在她生病想让他陪去医院时,皱着眉说“我要开个重要的会,你自己打个车去吧”。
后来女士想重新找工作,却发现脱离社会多年,早已跟不上职场节奏,只能做些基础的服务类工作。她委屈地问丈夫“你不是说要养我一辈子吗”,丈夫却反问“我养你没问题,但你能不能别总像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让我少操点心?”
不是丈夫当初的承诺是假的,而是无条件兜底本就不符合人性规律。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婚姻里的付出变成单方面的消耗,当伴侣的依赖成了自己的负担,曾经的温情会被现实磨平。婚姻的本质是互相支撑,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寄生,一旦平衡被打破,所谓的依靠,早晚会变成压垮关系的稻草。
婚姻之外,亲情里的依靠同样逃不开现实的考验。很多人觉得父母是永远的后盾,兄弟姐妹是最亲的帮手,可事实往往更复杂。有个男生从小被父母宠着,遇到麻烦第一反应就是找家人。工作后他想创业,父母拿出所有积蓄支持他,结果创业失败,不仅亏光了钱,还欠了一笔外债。父母只能又找亲戚借了钱,帮他还清债务,可那之后,父亲的腰弯得更厉害了,母亲也开始捡废品补贴家用,不是父母不想帮,而是他们的能力早已到了极限,只是为了孩子,硬撑着罢了。
后来他结婚买房,想让姐姐帮忙凑点首付。姐姐早年嫁得不错,他以为姐姐会爽快答应,可姐姐犹豫了很久,只转了两万块过来。他当时很生气,觉得姐姐小气,姐弟情分薄。
直到后来姐夫生意失败,家里欠了不少钱,姐姐偷偷找他借五千块应急,他才知道,姐姐之前没多帮他,是因为姐夫那边的父母生病住院,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亲情再深,也有先顾好自己的底线。父母会老去,精力和能力逐渐衰退,曾经能遮风挡雨的人,后来可能需要反过来被照顾;兄弟姐妹会有自己的家庭,要优先考虑伴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