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世界的规则是多数服从少数(第1页)

职场里的晋升规则,就是少数主导的常见情况。公司里当管理层的少数人,会定下晋升的考核标准,要么强调996加班时长,要么看重PPT汇报能力,这些标准看着公平,其实暗地里都是顺着少数管理者的利益来的。他们可能需要靠加班文化显得团队执行力强,也可能更在意汇报材料好不好看,方便自己向上级交差,这些标准本质上就是少数人权力的延伸。

多数员工想升职、想加薪,就只能跟着调整自己的做法。有人放弃休息时间,跟着少数人的节奏熬夜加班,哪怕效率不高也不敢停,就因为加班时长被当成了工作态度好的证明;有人花大量时间打磨汇报PPT,把业务成果包装得漂漂亮亮,反而忽略了实际业务能力的提升,只为了让少数管理者满意。

少数人没逼着多数人服从,可他们通过设定成功的标准,抓住了多数人对晋升、加薪、稳定工作的渴望,让多数人主动跳进规则的圈子里。

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多数人想多拿利益,反而成了少数人掌控规则的助力,而少数人正是看透了这种普遍的人性需求,把规则变成了维护自己权力和利益的工具。

消费市场的规则制定,更能看出少数主导多数背后对人性的操控。少数品牌方和平台方,靠广告营销不停地造消费潮流。他们鼓吹限量款、联名款多难得,营造出不买就落后的焦虑;用大数据分析多数人的消费习惯,精准推送看似个性化的商品,让多数人以为自己是在自主选择,其实早就掉进了少数人设计的消费圈套里。

多数消费者在广告的轰炸下,不自觉就跟着潮流走。有人为了抢限量商品彻夜排队,哪怕那东西根本不是必需的,只是被稀缺勾起了占有欲。

有人在平台满减、优惠券、分期免息的诱惑下,囤了一堆用不上的东西,陷入为了凑优惠而买的冲动里。

还有人被轻奢、高端的品牌标签吸引,刷信用卡买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就为了满足被别人认可的虚荣心。少数人正是利用了多数人想要稀缺的东西、怕落后于人、渴望被认同的弱点,把消费规则紧紧攥在手里。

这种服从不是被迫的,而是多数人被自己的人性弱点推着,主动向少数人定的规则妥协,我们以为自己在自由花钱,其实是在为少数人设计的欲望清单买单,多数人的消费最后都变成了少数人的利润。

公共事务里的规则博弈,也藏着少数主导的影子。少数意见领袖、利益团体或者行业协会,凭着能说话的优势,把自己的想法包装成公共利益,通过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