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彼岸,以引领全球科技风向标自居的超维驱动公司总部,工作气氛一如既往的紧张而高效。
身穿公司文化衫的技术分析师快步穿过开放式办公区,将一份报告放在了电池工程部总监的桌上。
“头儿,你看一下这个,来自龙国市场的趣闻。”
那位留着络腮胡的总监,头也不抬地滑动着面前的显示器,随口问:
“什么趣闻?又有哪个新势力PPT造车把自己吹爆了?”
“差不多,但这次是乐子。”
分析师指着报告,“一家叫‘光辉科技’的龙国新公司,就是之前那个搞出梨子手机的程光开的。他们的第一款电动助力车,爆出了严重的电池问题。”
“哦?”,电池总监终于来了点兴趣,调出相关资料。
他可算想起来,这个是前几天他们老总马一龙发布会,被记者提问的那个龙国电瓶车公司。
屏幕上,是龙国网友们发布的各种吐槽视频和评论截图。
“你看,所有用户的反馈都出奇地一致。骑了几百公里,电量显示几乎不掉。一旦插上充电器,几分钟就显示充满了。”,分析师解释道。
总监扫了几眼,脸上浮现出一种专业人士特有的不屑。
“这还用分析?典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逻辑错误,或者电芯一致性差到离谱,导致电压测量完全失准。这是最低级的工程缺陷。”
“是的,我们的初步判断也是这样。要么是他们的电控芯片太垃圾,要么就是为了压低成本,用了品控极差的B路电芯。”
总监轻哼一声,关掉了页面。
这种基于自身技术体系的傲慢判断,在超维驱动内部,是绝对的主流。
“这种错误,我们公司的实习生在五年前就不会再犯了。把这个归档到‘亚洲市场低端竞品技术故障案例’里去。下一个。”
在他看来,这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是遥远东方一个新手玩家犯下的、教科书般的愚蠢错误。
几天后,一场关于亚洲市场动态的内部高层会议上。
市场分析主管正在做报告,PPT上,一张小小的图片一闪而过,正是那辆外形丑陋的“光辉1号”。
“……此外,在龙国的低端两轮车市场,新品牌‘光辉科技’因其首款产品存在重大电池安全隐患,正面临全面的信任危机,基本可以判断为上市即失败。”
话音刚落,坐在会议桌一侧的工程副总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