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样品……弄到了。”,一个超维驱动的技术主管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密封的金属箱放在马一龙宽大的办公桌上。
为了这几块小小的电池,他们超维驱动可是花了大价钱,动用了不少“特殊资源”,才从龙国那边神不知鬼不觉地搞了过来。
在龙国买到“光辉1号”并不吃力,但是难就难在从龙国搞出来。
超维驱动付出了“光辉1号”几十倍的价格,才成功把这几块电池偷运出来。
“测试!马上!我要最详细的数据!”,马一龙挥了挥手,语气不耐。
超维驱动最顶尖的电池实验室,灯火通明。
一群金发碧眼的工程师们围着那几块其貌不扬的“光辉1号”电池,起初脸上还带着几分行业巨头的优越感和对“小作坊产品”的轻视,嘻嘻哈哈的开始实验。
“能量密度分析开始!”
“循环寿命测试准备!”
“安全性压力测试,按最高标准执行!”
超维驱动的这个电池测试实验室确实是全米国最顶级的。
单单是环境控制,就有万级洁净度材料合成区、露点≤-40℃干燥间、独立防火测试区(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而且所有测试数据实时上传区块链平台,确保报告不可篡改(如SGS的Tecton平台),这也是马一龙自己强制要求的,这是为了防止有高管为了架空他,给实验数据动手脚。
各种指令在实验室内回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起初,工程师们还轻松地交谈,喝着咖啡。
渐渐地,实验室内的声音越来越小,只剩下压抑的仪器的蜂鸣声和键盘敲击声。
一个负责数据汇总的工程师,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数值,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他摘下眼镜,使劲揉了揉,以为自己看错了。
“头儿……这……这数据……”,他结结巴巴地喊来实验室负责人。
负责人凑过去一看,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
一份份初步检测报告被打印出来,每一张纸都仿佛有千斤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们的下一代电池,实验室数据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地十分之一!”
“这能量密度……是现有技术的数倍!他们的散热是怎么解决的?材料呢?”
“循环三千次,衰减不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