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米国:山区能识字写信?龙国网友反手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1页)

说走就走,程光亲自带队,几辆满载货物的卡车,与《龙新闻》的采访车一同,向着大山深处驶去。

“哐当——!”

车身猛地一震,林晓然的脑袋差点撞上车窗玻璃。她下意识地抓紧了身前的扶手,脸色有些发白。

这路,简直不能称之为路。

其实龙国确实把深入每一个村都通上了路,而且大多数还是柏油路。

但是山区地形复杂,外加或多或少存在一点水土流失。

刮风下雨、风吹日晒,不少被泥石流冲刷下来的泥浆早就已经干化在柏油路上面,形成了厚厚一层,反而柏油路又变回土路了。

国家也好几次派干部队伍下来好几次清理路面,但是每次都是清理几个月之后又是老样子,干部数量又不够多,只能还是把干部力量多投入到扶贫当中,路的问题只能先这样横亘着了……无奈……

山区村庄年轻人不多,靠村庄自己,更是无力解决分毫。

坑坑洼洼的“土路”,最窄的地方仅能容一车通过,旁边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显然这条路以前可没这么窄,横亘路右侧的那个大石头显然是后掉下来的,大概就是泥石流的事了。

车轮每一次碾过碎石,整个车厢都像是要散架一样剧烈摇晃。

“林姐,你还好吧?”,旁边的摄影师小哥也是一脸菜色,但他还是强打精神,把摄像机抱得死死的。

“没事,我……呕——”,林晓然深吸一口气,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她这才切身体会到,为什么“微光”电驴要强调什么“山区十年不坏”。

在这种路况下,别说十年了,普通电驴能撑过十次来回都算是烧高香了。

运输,在这里,是拿命在拼。

又是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当车队终于在一片平缓的坝子上停下时,林晓然感觉自己的骨头都快被摇散了,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不晕车的。

可她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

车队抵达的,是一个叫“采虚村”的偏远山村。村口的大槐树下,早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男女老少,几乎全村出动。

没有横幅,没有彩旗,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过年般的、最纯粹的期待和喜悦。

“来了!程老板的车队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人群瞬间沸腾了。

村民们自发地排成几条长队,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张盖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