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山寨版微光牌电器(第1页)

《龙新闻》接连几天的深度追踪,随着一个个真实的用户故事被播出。

程光那套“用10%的价格,提供60%的核心品质”的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它变成了县城餐馆老板手中那个能一天蒸几十锅饭的29.9龙币电饭煲。

它变成了进城务工夫妻桌上那盏不伤眼的护眼灯。

它变成了外卖小哥胯下那辆可以随意魔改、坏了不心疼的代步神车。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用户案例,变得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网上,关于“务实消费”和“科技普惠”的讨论,热度空前。

然而,阳光之下,必有阴影。

在《龙新闻》镜头的聚光灯下,“微光”系列的巨大成功,也像一块滴着蜜的蛋糕,引来了无数苍蝇。

一些在短视频平台上靠卖货为生的投机者,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弟兄们!看到没!这就是当下最火的财富密码!”

一个油头粉面的带货主播,显然是刚下播,就召集了全公司开会,妆都还没卸,唾沫横飞地指着身后屏幕上《龙新闻》的报道截图。

“什么叫风口?猪站上去都能飞!现在这个‘微光牌’,就是最大的风口!”

“一百九十九的电驴,二十九块九的电饭煲!这玩意儿有技术含量吗?没有!纯粹就是信息差!”

他们觉得,程光能行,他们也能行!这不就是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吗?

这种小公司倒是没什么太严格的会议纪律,所以员工都七嘴八舌的发言。

“峰哥牛逼!带我们发财!”

“就是!一个破电驴,他程光能做,我们也能做!”

这位被称作“峰哥”的主播,得意地推了推墨镜:

“兄弟们,我已经联系好了乌城的代工厂!要干,就干一票大的!”

乌城,龙国著名的小商品和代工之都。

这里遍布着数不清的家庭作坊式小工厂,他们或许没有核心技术,但模仿和压低成本的能力,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当然,乌城也有的是有核心技术的大工厂大企业,这里只是就一小部分家庭作坊式小工厂而言,不论那些乌城的大厂大企和良心有核心技术的小厂小企。

一家昏暗的乌城小工厂办公室内,几个挺着啤酒肚的男人,正围着一张桌子吞云吐雾。

“峰总,你说的这个‘微光’,我们研究过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