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评选在即,和往年的诺奖评选前的舆论,却是截然不同。
米国,“Z由之声”电视台的王牌访谈节目,准时开播。
主持人对面,坐着一位号称“国际战略问题专家”的白人老头,他清了清嗓子,对着镜头“义正辞严”。
“程光的科技,毫无疑问,是潘多拉的魔盒!它让‘邪恶的’毛熊国在战场上势如破竹,让中东的武装分子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
这米国白人老头一看就是成长于冷战年代的,什么事先往冷战上靠再说,然后言必称“毛熊国邪恶”,也是个“精神正花旗”分子了……
“他的电池,他的合金,他的无人机……这些所谓的‘民用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剧地区冲突,彻底破坏了现有的国际军事平衡!”
米国专家的声音慷慨激昂:
“诺贝尔奖的初衷是表彰为人类和平与福祉做出贡献的人!把奖颁给一个‘战争催化剂’,这将是诺贝尔奖一百多年历史上最大的讽刺和污点!”
“哪怕是诺奖中的科学奖项,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这番论调,如同按下了某个开关。一夜之间,西方主流媒体仿佛复制粘贴一般,铺天盖地全是类似的报道。
#程光技术助长战争#、#诺奖不应奖励军火贩#之类的话题,被无数水军顶上了全球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
紧接着,政客们粉墨登场。
米国国会山,一位资深议员在记者会上公开喊话:
“我们尊重瑞典王国当局的学术独立,但诺贝尔奖委员会必须考虑其决定对全球安全造成的深远影响。我们希望他们能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话里话外的威胁,连傻子都听得出来。
压力,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瞬间压向了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奖评委会的会议室内,倒是没有了往年热火朝天、忙前忙后的热烈气氛。
“他的科学成就,是划时代的!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他都受之无愧!”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评委用力地敲着桌子,他是坚定的科学标准维护者。
在他眼里,今年诺奖要是不给程光,那诺奖不如以后只颁给米国限定及其盟友算了。
“可政治后果呢?”
另一位评委满面愁容。
“米国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如果我们一意孤行,未来基金会的运作、跨国科研项目的合作,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