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牛顿物理学的漏洞(第1页)

演播厅里,评委们也展开了讨论。

“于老师,你认可他这个说法吗?”

“如果时间只能用记忆这种主观的东西去证明它存在,那我们凭什么说它客观存在。”

郭凡开口问道。

于华沉吟了一会儿:

“这个思考角度很新颖,确实啊,我们为什么能感觉到时间存在?主要原因就是记忆。但我们怎么保证记忆这个东西是正确的呢?”

“我之前看过篇文章,说人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可能把真实情况扭曲,产生虚假的记忆,这种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如果记忆本身都这么不靠谱,那我们用一个不靠谱的东西去证明时间存在,那时间能是靠谱的吗?”

“我的想法和于华老师差不多。”郭凡说道,“不过他这个论证,还是停留在逻辑层面,希望他一会儿能从科学层面论证。”

大屏幕上,童锦成继续他的讲解: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很早的时候,就一直在寻找,怎么有一种客观的,不被我们主观限制的时间标准。”

“那么大约在300多年,一个叫牛顿的熊孩子,用更严谨的物理学公式,定义了时间。”

大屏幕上出现了牛顿的肖像。

“他是怎么定义的呢?我们知道,牛顿在科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和力学三定律,这些东西,组成了经典物理学。”

“那么在经典物理学中,如果有一个小球,在完全光滑的平面上滚动,那么这个小球,由于没有受到外力影响,所以,会一直以恒定的速度、滚动下去。”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在光滑平面上滚动的小球。

“如果我们截取小球运动的一个片段,把这个小球经过的路程,把路程除以速度,就能得到一个时间值。”

画面定格在小球运动的某一段轨迹上。

“这个计算结果,是不变的。就你谁计算都一样。”

“用这个方式定义出的时间,就是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时间。”

“为什么说它是客观的?因为小球的运动路线是客观的,它的速度,也是客观的,那么这俩相除的结果,自然也是客观的。”

“但是,用这种方法定义的时间,其实还存在一个致命缺陷。”

“还是拿刚才说那个小球当例子。”

“如果我把刚才那个小球运动的视频,倒着播放,你会发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