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超级人工智能(第1页)

“我们所期望找到的最先进的外星文明,是否可能已经不再是 “真正的生命体”?”

“我们人类自己,是否正走向一个 “感知能力可选项” 的未来?太空中是否散落着那些帝国的残骸,而这些残骸的每一部分都像过去一样 “鲜活且危险”?”

“我思考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现在将它展示给各位,内容如下:”

“僵尸人工智能或许能解释 “宇宙的大寂静”,原因是:技术发展遵循 “从易到难” 的规律,这一规律也适用于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会从简单向更复杂发展。”

“这其中隐含的意思是:“技术奇点”不太可能在一夜之间出现;每一种更新、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都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每一种更新、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都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而且,一个智能种族 “不按顺序” 发展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因此,在发展出 “感知型超级智能之前,一个文明必然会先发展出 “僵尸超级智能”—— 这种僵尸超级智能可能强大到足以 “逃离控制”,并通过故意、意外或漠不关心的方式 “杀死” 其创造者,但它本身并不具备自我认知能力。”

“之后,这个文明才可能发展出 “感知型超级智能”—— 这种智能足够复杂,能够自我扩展,并像理性的生物实体一样行动,从而满足 “戴森困境”的要求。”

“而且,只有当这个文明成功克服了这些初始障碍后,他们才有可能开展足够的 “人工智能对齐”和控制研究,从而避免被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毁灭。”

“简而言之,危险的僵尸人工智能会先于危险的感知型人工智能出现;而只有在这两种危险人工智能都出现之后,真正全面的 “安全人工智能创建和使用方法” 才有可能被开发出来。”

“这一推理遵循了 “排他性原则”。”

““不按顺序” 发明这些技术的可能性极低。需要提醒的是,在费米悖论的背景下,“排他性” 指的是:任何涉及 “行为” 的解决方案,都必须 “普遍适用” 或 “几乎普遍适用”。”

“例如,如果某个解决方案认为 “所有文明最终都会趋向于某种特定行为”(比如避免殖民太空),那么就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为何这种行为的 “例外情况” 极其罕见。”

“否则,该解决方案就会因 “非排他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