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米兰科维奇循环(第1页)

“这更像是一种 “现实只是一场梦” 的概念,因此现实中的一切不必严格符合逻辑,也不必完全自洽 —— 比如看似矛盾的现象(如这个悖论)。”

“作为这个悖论的解决方案,这一概念是成立的 —— 但它强烈暗示(至少对你而言),我只是你脑海中的一个声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也无法反映 “真实宇宙” 的运作方式,而你则变得 “疯疯癫癫”。”

“关于宇宙外星文明发展的资源,我想,我们有必要聊一聊碳氮比例。”

“不包括暗物质在内,宇宙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宇宙诞生之初便是如此。”

“恒星会将氢聚变为氦,但太阳中的氦几乎全部来自宇宙大爆炸时期形成的原子,而非恒星核聚变。”

“更大质量的恒星在演化后期,也会将氦聚变为更重的元素。”

“其中一个主要的核聚变循环是 “碳 - 氮 - 氧循环”,这导致氧、碳、氮成为宇宙中丰度第三、第四和第七高的元素,其丰度分别约为 10,400ppm、4,600ppm 和 960ppm—— 它们构成了宇宙中除氢、氦、中微子和暗物质外的大部分质量。”

“尽管如此,这些元素的总量仍然很少,且其丰度随时间逐渐增加。”

“丰度的增长与宇宙年龄并非严格的线性关系,但如果你回到宇宙年龄只有现在一半的时期,会发现这些元素的丰度也大约只有现在的一半。”

“这些元素对生命至关重要,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氧是这三种元素中丰度最高、质量最大的,因此在恒星风的作用下,它比其他元素更不容易从恒星系统的内侧区域被吹走。”

“此外,氧的化学活性强,几乎能与所有元素结合(这与氦完全不同,氦不与任何元素结合),因此在任何类地行星、卫星或小行星上,氧通常都是丰度最高或次高的元素 —— 水和大多数岩石的质量中,氧占了很大比例。”

“碳的丰度比氮高,约为氮的五倍,但在太阳系中,两者的丰度都不算高 —— 这种情况在宇宙中很可能具有普遍性。”

“因此,许多早期的行星可能没有足够的碳和氮来孕育生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的丰度逐渐增加,位于恒星系统 “宜居带” 内的行星,不仅更有可能拥有丰富的水,还更有可能拥有充足的碳和富氮大气层。”

“且碳氮比例适宜,足以支持地质、水文和生物循环 —— 就像地球一样,确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