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让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假设。”
“也许,在宇宙中的文明,不但出现的数量少,而且这些文明的存续时间也不长,因此,他们的可探视窗口既少又短。”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正在银河系中扩张的文明,可能会将一颗恒星的大部分能量用于建造一个巨大的信标灯,其信号甚至可以穿越星系团被接收到 —— 毕竟,它们可能拥有数百万颗恒星,至少有数千年的时间来建造这样的信标灯。”
“然而,一个类似于地球的文明,或者比地球稍先进一点的文明,如果在公元 297 年灭绝,那么它们的无线电广播可能只持续了 500 年。”
“但如果它们自己的广播也只持续了 500 年,而且即使在信号最强的时候,也只能被 1000 光年范围内的‘复制品’接收到。”
“那么在过去几十亿年里,银河系中可能已经出现了多达一百万这样的文明,而通常同一时间存在的文明可能只有一两个,且散布在整个银河系中 —— 而非仅仅在 1000 光年半径的小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甚至不到银河系恒星总数的 1%)。”
“所以,我们之所以没有观测到文明,是因为他们自己早就变成遗迹了。”
“这个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我猜测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方程—— 该方程通过概率推理,估算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我们可以监听其信号的外星文明数量。”
“简而言之,这个方程包含几个变量,通过对这些变量赋值,可以大致估算出目前存在的、正在发射可探测信号的技术文明数量。”
“这些变量包括:银河系中恒星形成的速率;拥有行星的恒星比例;每个恒星系统中可能宜居的行星平均数量;宜居行星上最终出现生命的比例。”
“以及出现生命的行星上最终演化出智慧生命的比例;智慧生命发展出‘我们可探测其信号的技术’的比例;以及这种技术释放可探测信号的持续时间。”
“你可以为这些变量赋予许多不同的值 —— 我们对‘有多少恒星拥有行星’已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且大多数恒星似乎都拥有行星 —— 但这凸显了一个常见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们看到我们已知的因素后,会认为它们的概率可能是 1/10,甚至更高(至少不低于 1%),并假设未知变量的概率也大致如此,因此认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数千甚至数百万个文明。”
“但问题在于,我们对其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