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文明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第1页)

“条件五:文明并非不可避免地会自我毁灭。”

“这是一个重要的附加说明,因为如果你自我毁灭了,就很难去殖民一个星系了。这个条件并不是说没有文明会自我毁灭,只是说这不是不可避免的。”

“条件六:大多数文明如果能舒适地做到,就会扩张人口、领土和资源。”

“这往往是最具争议的部分。我猜测肯定有很多人会说 “这还用说”。所以我会把这个留到最后再说,目前只需要强调 “舒适地做到” 这一点。”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这些条件,看看它们如何才能成立,以及如果它们不成立意味着什么。”

“条件一:我猜测会让一些人感到困扰,因为他们把恒星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刚性壳,需要超级技术 —— 我称之为精密技术 —— 来建造,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这些都不是事实。”

“建造恒星群一点也不高科技,虽然这是一个庞大的项目,但建造能容纳几亿人的房屋也是如此。建造房屋、工厂和农场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力来帮忙,而恒星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这样的东西。”

“而且,与刚性球壳版本不同,你可以逐步建造它。你先从几个组件开始,然后根据需要不断添加,直到你利用了所有的太阳光。”

“恒星群的各个组件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模拟地球环境的旋转栖息地、为某种庞大的人工智能服务的巨型计算机处理器、太阳能收集器群。”

“它们不需要非常复杂,实际上可以就是无数现代太阳能电池板的模块,任何能吸收阳光并将其转化为我们想要的能量的东西都可以。”

“这些组件也没有碰撞的风险,它们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引力。虽然我们认为这些群体会非常密集,以便利用每一丝阳光,但这忽略了太空是非常广阔且三维的这一事实。”

“在我展示的这个模型中,我们看到几百个物体都紧密地挤在一起,但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是数万亿个物体,每个物体之间都隔着巨大的距离。”

“太阳能电池板不需要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就能工作,但宜居带 —— 也就是有液态水的区域 —— 是非常广阔的,尤其是当其中的物体是人造的,并且可以有非球形的几何形状时。”

“你可能会一次建造一圈卫星,呈一定角度排列。如果整个结构被压缩成一个壳,它可能只有几毫米或几米厚,但你会把它分布在数千万英里的深度上。”

“即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