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内一阵鸡飞狗跳,太医令带着几个太医火急火燎地赶到,一番望闻问切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陛下乃急火攻心,忧劳过度,龙体亏损,需静心调养,短则一两月,长则三五月,万不可再动怒操劳。
消息传出,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一干重臣匆匆入宫,在李世民病榻前叩见。李世民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强撑着与几位辅政大臣交代了几句,便示意王德拟旨。
是夜,一道加盖了玉玺的圣旨自宫中发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偶感风寒,龙体欠安,需静心调养。太子高明,性行温良,仁孝恭俭,聪慧敏达,自幼历练,深孚众望。前有岐州救灾之功,后有潼关平叛之勇,可见其文韬武略,已堪大任。兹为社稷万民计,着太子李承乾即日起监国,总摄朝政,代行皇帝一切权力,内外百司,皆受其节制。凡军国重事,由太子裁决。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此旨一出,整个长安城都炸了锅。
尤其是那些与齐王李祐谋逆案有所牵连的世家,更是如遭雷击,连夜哀嚎。荥阳郑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几家,虽说主犯已尽数下狱,九成族人被拘,但族中尚有旁支远亲,产业田庄无数。如今太子监国,这位爷可是个杀伐果断、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儿,潼关城下一人斩百的凶名在外,谁不哆嗦?
果不其然,圣旨颁布当晚,百骑司统领李君羡便亲自带队,“请”了这三家目前还能说得上话的几个主事之人,连夜去了百骑司大牢“喝茶”。一时间,长安城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翌日,卯时初刻,太极殿。
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却与往日大不相同。
“太子殿下驾到——!”
随着王德的唱喏声,众人精神一振,齐齐望向殿门。
只见李承乾身着象征储君身份的赤色衮龙常服,头戴远游冠,腰佩玉具剑,龙行虎步,气宇轩昂地踏入了太极殿。
百官躬身行礼,山呼“殿下千岁”。
李承乾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扫过阶下群臣,径直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九龙御座。
王德跟在李承乾身后半步,看着太子殿下径直朝着那至高无上的龙椅走去,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两腿都有些发软。
不仅是他,殿内不少老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也是瞳孔猛地一缩,呼吸都为之一滞。
魏徵更是眉头紧锁,捏紧了笏板,几乎就要忍不住冲上去大喊:“殿下,不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