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入藏,实为吐蕃文明转向的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前,吐蕃主要效法天竺文明,对中原文化知之甚少。
文成公主携大量典籍入藏,不仅促进了吐蕃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吐蕃接受中原文明的进程,为后世吐蕃融入中华版图奠定了文化基础。
松赞干布时期,扎布先祖奉命赴克什米尔求学,学习的正是天竺文化。归国后创制的吐蕃文字(即后世藏文),在字形结构上与印度文字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若无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中原文明,吐蕃恐难真正融入中华。
文明的同源性,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单纯的军事征服,若无文化认同作为纽带,终究难以持久。
这段历史渊源,也成为后世尼赫鲁“大印度联邦”妄想的由头之一。然中华文明在雪域高原的扎根,早已使这种妄想成为泡影。
文成公主入藏一事,处处彰显太宗皇帝的深谋远虑。
以宗室名将李道宗为送亲使,既显尊荣又掩人耳目。这位战功赫赫的亲王,借机暗中测绘吐蕃山川,收集军情资料。
此前唐朝对吐蕃知之甚少,经此一行,终得窥其虚实。
此后,唐朝商人、使节络绎于途,各类情报源源不断汇集长安。这般布局,堪称经略边疆的典范,其远见卓识令人叹服!
“此处是积石山详图,李卿当用心研读。”李隆基指着右侧一排图卷,目光炯炯:“进军吐蕃之难,首在逾越积石天险。此关一破,余者皆不足虑。”
此言可谓一语中的。若非积石天险阻隔,以秦始皇横扫六合之师、汉武帝威震寰宇之军,吐蕃之地早在秦汉之际就该纳入华夏版图,何须等到元世祖忽必烈来完成这一伟业?
“竟有如此之多!”李乾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图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历经数代,百年积累,自然蔚为壮观。”李隆基见其震惊之态,捋须笑道:“朕记得天宝三载,仅逻些一地就绘制了七十二幅详图。”
“陛下,如此浩繁的图籍,臣恐一时难以尽览。”李乾面露难色。
“此言有理,是该给你派个得力助手。”李隆基沉吟片刻,忽然击掌道:“可惜太白正在大非川,若他在长安,以其过目不忘之才,定能事半功倍。”
李白才高八斗,学贯古今,若由他协助整理这些资料,确实再合适不过。
“不如朕下诏召李白回京?”李隆基征询地看向李乾。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