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茶楼酒肆里,一则惊人的消息如野火般蔓延开来。
“听说了吗?那奸贼杨钊被人揍得鼻青脸肿,浑身是血,活像头待宰的肥猪!”一个茶客压低声音,眼中闪着快意的光芒。
“呸!这厮靠着贵妃娘娘的关系作威作福,正经本事没有,倒想抢军功!”邻桌的酒客拍案而起,“李将军、哥舒将军他们苦心谋划征讨吐蕃,他倒想坐享其成,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茶楼里顿时议论纷纷。一位白发老者颤巍巍地站起来:“若是这奸贼真要抢功,老朽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要去叩阙上书!就是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在所不惜!”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激动地说:“吐蕃乃我大唐百年宿敌,如今将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战机,岂能容这奸佞染指?只要放出风声,长安百姓定会群起响应!”
“何止长安!”角落里一个商贾打扮的人接口道,“普天之下,谁人不恨这误国奸臣?到时候必是万民请命!”
消息如风,一夜之间传遍长安。坊间百姓暗中联络,只待杨国忠出征的消息坐实,便要齐聚宫门,叩阙上书。
要知道,这叩阙上书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便是当朝天子,也不敢等闲视之。
---------------
丞相府内,李林甫正襟危坐,面色凝重地训示着堂下众官员。
“此番征讨吐蕃,事关大唐国运,非同小可。”他声音低沉却极具威严,“辎重转运,不得有丝毫差池!若有闪失,本相定斩不饶!”
“丞相放心,下官等必当竭尽全力!”
“此等盛事,下官恨不能亲赴沙场!莫说转运辎重,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众官员虽不知李乾的具体谋划,却都明白此战关乎国运,无不热血沸腾。李林甫虽不能亲赴前线,但若能确保后勤无虞,便是大功一件,地位必将更加稳固。
正训话间,李岫匆匆而入。李林甫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待堂内只剩父子二人,方沉声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父亲,出大事了!”李岫脸上难掩喜色,却故作惊慌,“杨钊那厮被百姓当街痛殴,打得鼻青脸肿,活像个猪头!”
“哦?”李林甫眼中精光一闪,竟难得地笑出声来,“老夫早说过,李乾不是易与之辈。杨国忠自投罗网,这不就应验了?”
“父亲是说...这是李乾的算计?”李岫讶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