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唐军之强,若全力攻城,必能一战而下逻些。然而唐军迟迟未动,正是要借饥饿这把无形的刀,慢慢消磨吐蕃的战力。
此计之妙,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若强攻城池,面对困兽犹斗的吐蕃军队,唐军至少要折损五万精锐。
而待其饿得无力反抗时再攻,伤亡可控制在万人之内,足足省下四万儿郎的性命!
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
按李乾等人推算,若在吐蕃战力尚存时强攻,伤亡恐达七八万之巨。围城之策,竟能省下六七万大唐健儿的性命!
当然,围城耗时日久,安西都护府未必撑得住。若真到万不得已时,李乾自会下令强攻。但眼下,时机未至。
如今逻些这场大火,简直是天赐良机!吐蕃粮仓付之一炬,其坚守时日必将大幅缩短,为唐军争取到宝贵时间。
众将闻讯,无不喜形于色。
“大帅,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先前不攻是为减少伤亡,眼下良机千载难逢啊!”
诸将摩拳擦掌,纷纷请命。
逻些城内乱作一团,此时进攻必能一举破城,结束战事,早日回师西域。哥舒翰也不禁心动,望向李乾:“监军以为如何?”
“这个...“”李乾心跳加速,如此良机确实难得。但他仍需权衡,“我以为,暂不攻城为宜。”
“监军糊涂了?”众将哗然。
“且听监军说完。”哥舒翰深知李乾必有深谋。
“围城本为消耗吐蕃战力。眼下逻些虽乱,其主力尚存。若贸然攻城,必遭殊死抵抗,伤亡仍不会小。”李乾冷静分析。
“有理。“哥舒翰、李白、郭子仪、李光弼纷纷颔首。饥饿这把刀,还需再磨一磨...
这场大火对唐朝而言,实乃天赐良机。然而冲天恶臭也暴露了一个事实,吐蕃军队尚有大量肉干储备,战力未减。
“况且,”李乾继续分析,“西域局势尚未危急到必须立即攻城的地步。若此时放弃围困之策,前功尽弃。经此大火,不出月余,吐蕃战力必将大损,那时才是最佳战机。”
“用一个月换数万将士性命,这买卖划算。”郭子仪率先表态。
“眼下强攻,至少要折损三四万精锐。”李白早已算清这笔账。
李光弼重重点头,声音洪亮:“虽然我恨不得立刻攻城,但用一个月换两三万将士性命,太值了!”
哥舒翰长舒一口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