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以逸待劳(第1页)

军交战,尘土蔽日,两万军士混合在一起,宛如泥浆般,令人眼花缭乱,实在难以分辨。

太史慈、周仓、魏延、孙夏、韩忠率军展开了混战,汉军则是派出了孙坚、孙策、黄盖、韩当、祖茂五将。

其他人见武临大军依然不动,又没有接到出击命令,只好按住刀柄,静观其变。

太史慈同孙坚再次交手,双方都熟知对方武艺,特别是太史慈明显稍逊孙坚一筹,出招十分谨慎。

而孙坚也知很难在短时间内拿下对方,清楚叛军中还有一位武力值极高的黑脸猛将,以保存自身为主。

其身后虽然有颜良、文丑、纪灵、桥蕤等诸将,始终是弱了一线,也不敢全力出手,致使露出破绽无法撤离。

战场状态极为分明,周仓对战孙策,此时的孙策才十几岁,武艺倒是精湛,可惜在力气上未能形成,被周仓打得节节败退,险象环生。

魏延见大军出动,顿时气势大涨,一人独战黄盖、韩当而将,虽处处遭到掣肘,却始终不落下风。

韩忠、孙夏武艺值同武临相差不大,二打一才堪堪稳准局面,交手十来招还被压制,表现极为糟糕,二将一直受气,令场下众将唏嘘不已。

场中人影晃动,刀剑相交,铿锵之音不绝于耳。

霎时间,人马飞扬,喊杀声弥漫,刀剑碰撞,血洒杀敌。

刘岱麾下大军虽是精兵,可在着甲率与武器质量方面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武临这支军虽不只精兵,可披甲概率在半数以上,从大战开始就压着对方打。

武临麾下兵马均是采用了,以十二人为小队的模式,这些士兵大多出身于同乡,皆是些相互熟悉之人,相互间配合极为默契。

各小队中紧紧聚齐在一起,有盾牌兵负责防御,长矛兵处理远处冲上来敌军,弓弩兵随意挑选有威胁敌军射杀,而战刀兵主要职责是补刀。

副队长观察场中局势,随时报告战场态势,观看中军指令,以便小队随时调整部署,决定是否进攻与撤退,还承担起补位责任与照顾伤兵。

小队长指挥士兵协同作战,以及及时补充战力。

武临这波军制改革极为成功,完全改变了古代战场以长矛兵为主要冲阵的步兵结构,从此以小队间安插各种兵种协同上场模式。

刘岱此时正在带着数百亲卫冲杀,刚开始还是一路顺风顺水,打得沿途敌军节节败退。

可当刘岱冲到大军中央时,却陡然间发现了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