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信息化的初步建设(第1页)

都说信息化部队,信息化部队。

其实信息化部队这个东西,想要彻底推广到整个军中,没有50年的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甚至可以说,前世到了21世纪20年代,我军都没有在全军中彻底普及信息化。

不是说在车上放几块屏幕,在指挥部里放几台电脑,或者给基层的指挥员发上几个个人信息终端,那就叫信息化,这种恐怕只能叫信息化cosplay。

偏偏再过几十年,信息化可能又落伍了,未来讲究的可能是智能化、无人化。

而单单只说信息化,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包含着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传输。

信息的获取,在战场上面,不管是卫星也好,无人机也罢,甚至到普通战士的眼睛,都可以作为信息获取的方式。

但是问题在于,你的信息准确吗?全面吗?信息的时效性合格吗?

一般来说,侦察的效率和准确性,是难以二者兼备的。

比如卫星侦察,哪怕是最重要的地方,分到了最好的天基侦察资源,可是卫星的重访时间也得几个小时。

再经过情报分析和数据传递,到了一线指挥官的手中还能保证时效性吗?

战场的信息感知不是打游戏,像红警那样放一个间谍卫星就够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你的信息获取通过了,接下来还有很重要的一步信息传输。

而是在这一点上面,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往往也是无法兼得的。

一个区域内数据链带宽是有上限的,你不可能把每一辆坦克,甚至是每一个士兵都接上这样的系统。

哪怕是最土豪的霉军,在到了三十年后,一样也无法做到。

而哪怕是你的信息获取、信息传输都没有问题,最后关键的就是决策。

你需要从海量的信息当中,提取到最重要的信息,但是你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发现可疑的目标之后,要不要开火。

在十三年后,巴比伦战争开战后的第三天,霉军的爱国者导弹系统,发现了一枚高速来袭的飞毛腿导弹。

然后霉军指挥官下令开火,结果击落了一架带英皇家空军的狂风战斗机。

第2天,爱国者导弹系统又发现了一枚飞毛腿导弹,这一次霉军指挥官犹豫了,他没有选择开火,他选对了,因为那是一架f16。

结果这架f16,反手就是一枚AG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