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托尼·斯塔克因为人情(或者反过来说也行),所以开始在陌生的实验室里醒来之后,当起了跨学科的科研狗。
科尔森特工脸上常年挂着的平和表情,在又一次接到巴黎圣母院爆炸汇总情况彻底僵住了。
他刚结束与艾迪·布洛克的通话,因为巴黎圣母院附近的爆炸,所以他又登机重新折返巴黎去协调神盾局巴黎分部进行调查。
然而,新的紧急情报,和现场传回的混乱画面让他心头一紧。
这破坏力,这高温熔穿的街道,确实不像被宣布“死亡”的暴乱能干出来的事。
在昆式战机上,他远程连线了自己一个在建小组的两名科学顾问——珍玛·西蒙斯和里奥·菲兹。
这两个年轻人,全都是神盾局科技部全力培养的,既年轻又有着好几个博士学位的科研精英。
饶是神盾局,它的科技部也一共只培养了不到10个类似的科研精英。
这些人,不久之后,都会成为由神盾局少数8级精锐特工所组建小组的重要科研支持型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 神盾局之所以培养这样的科研人才,总共培养出来还不到10个。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天才难找。
特别是,在奉行快乐教育很多年之后,灯塔国境内合适的年轻人确实太少了。
另一方面,也更关键的原因则是,这种人才培养的成本实在太高了,高到就连神盾局都有点无法接受。
就以科尔森小组里这两人为例,研究生化方向的西蒙斯有三个博士学位、菲兹则有机械和计算机相关的七八个硕士学位。
在灯塔国,完成这种水平的高等教育,连带他们做科研实验所需的材料费用,这两个人加起来花了神盾局将近五千多万的美金。
而且,他们研究的那些东西,基本上就没有进行商业推广的可能性!
换而言之,培养这些人才出来之后,神盾局除了自己录用,再没有效益更高的处理方式。
即便是作为“吃回扣”小能手尼克·弗瑞,为了培养了这不到10名科研人才,也花了好几个月才一点点抹平了神盾局内部的账目。
得亏他本来就没头发,否则就这样天天加班熬夜,非得秃头不可。
“那些共生体毕竟是碳基生命,高温也是它们的弱点……”
昆式战机上,科尔森科尔森通过加密频道将现场数据和碎片图像,传给了远在实验室的西蒙斯和菲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