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之后,年节的最后一丝慵懒气息彻底消散。书院张贴出的“院试模拟考日程表”密麻麻,从正月初八开始,几乎每周三次,直至院试前,一股无形的、迫人的压力骤然降临。
赵明远还在适应这突然的“冷清”和骤然密集的考试安排,秦思齐却已像一张被拉满的弓,瞬间将自己“绷”了起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到刻的备考状态。
卯时正(清晨6点): 天色尚未破晓,寒意刺骨。秦思齐已准时从硬板床上翻身坐起,动作利落,毫无拖沓。他用冰冷的井水快速擦洗头脸,那刺骨的寒意瞬间驱散所有残存的睡意,让头脑清明如洗。换上洗得久的衣服,他悄声推开院门,迎着凛冽的晨风开始跑步。
路线固定:从小院跑到学院,而后围着学院跑,看着陆陆续续加入的学子,每天顺带监督赵明远,风雨无阻。汗水很快浸湿了内衫,热气腾腾,筋骨也在奔跑中彻底舒展开来。跑步不仅强健体魄,更是他磨砺意志的方式。
辰时初(7点): 准时踏入江汉学院大门。他没有立刻去课堂,而是先到书院角落那里,迎着初升的朝阳,高声诵读《四书章句集注》或前日温习的策论范文。
清朗的诵读声回荡在清晨寂静的书院,引来偶尔路过的杂役或同窗侧目。他心无旁骛,声音洪亮,字字清晰,力求将圣贤之言融入脑中。
辰时三刻至午时(7:45-11:00): 端坐课堂,全神贯注聆听夫子授课。他不再满足于听懂,而是力求吃透每一个义理,洞察每一个破题的关窍。一支笔在粗糙的竹纸上飞速记录,不仅记下夫子的讲解,更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和瞬间的感悟。
紧紧追随着夫子的每一句强调。课间休息的片刻,他不是在闭目回忆,就是拉着陆明会或赵明远讨论刚才的疑点。
午时(11点): 散学。同窗们纷纷涌向膳堂或回家。秦思齐则从书袋里拿出母亲准备的食盒,里面永远是朴素的糙米饭团、一点咸菜,偶尔会有一个水煮蛋。他寻一处安静的角落,通常是藏书楼后面的石阶,快速而沉默地吃完。
食物只是为了果腹,维持下午所需的体力。饭后,他会用冷水再次洗把脸,然后拿出上午的笔记,争分夺秒地回顾、咀嚼。
未时至申时(13:00-17:00):在没有考试的时候。 这是一天中他最为专注、也最为“煎熬”的时段。他端坐在书院的公共书斋,摊开纸张,开始按照模拟考的要求,或者夫子布置的题目,撰写八股文章。构思、破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