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楚音离歌照心灯(第1页)

除夕的钟声敲碎了旧岁的最后一点残影。武昌城在连绵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年。家家户户门楣上的桃符鲜红夺目,寄托着对未来的祈盼。

除夕夜,秦思齐母子没有独自守在小院,而是如往年一般,受邀在茂才叔一家共度。

掌勺的依旧是秦明文,在灶台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与热情。众人围坐,灯火融融。秦明文解下围裙,被秦思齐推着坐在主位旁——今晚,他是功臣。

秦思齐举杯,敬秦茂才一家:“愿新年,酒楼生意兴隆,安康顺遂!”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秦思齐并未沉溺于年节的闲适。

初一一早起身,向秦茂才夫妇拜年。秦茂才乐呵呵地塞给他一个装着压岁钱的红包,虽不丰厚,却是长辈的心意。秦思齐没有推辞,恭敬收下。母亲则回给明文和明秀红包,而后告辞回到小院。摊开《春秋》经卷,沉心研读。史笔如刀,微言大义,字里行间是兴衰治乱、人心向背。他越发体会到《春秋》乃经世致用之学的真谛。

初三这日,他出门拜会两位挚友。秦思齐和赵明远约定,初七码头送行李文焕。

初四秦思齐带着精心准备的拜年礼(无非是些时新果脯和自己誊抄装订的读书心得),分别拜访了周夫子和严教习。拜年访师,步履匆匆。

初七,立春刚过,寒意未消。天色灰蒙蒙的,江风带着刺骨的湿冷。李知州赴任长沙的官船已然升帆,在众多商船民船中鹤立鸡群。码头上人头攒动,送行的官员、士绅、故旧排成长列,寒暄、赠礼、作揖,一派喧嚣热闹。

秦思齐和赵明远并未挤在那些衣冠楚楚的人群里。他们早早就到了,选在码头下游一处相对僻静的江滩礁石上。

赵明远抱着一个锦盒,里面是他精心准备的送别礼点彩笔架。笔架造型古朴,,寓意“前程似锦,文光射斗”。价值不菲,足见心意。

秦思齐则小心地捧着一个长条形的朴素木匣。匣内,是他亲手书写装裱的一副字。素白的洒金宣上,墨迹遒劲而深沉:

心灯不借他人火 自照乾坤步步明

赠文焕

没有落款,也没有印章。一方像样的闲章玉石,对此刻的秦思齐来说,是奢侈之物。但他相信,字中的心意,李文焕能懂。

“来了!来了!”赵明远指着官船方向。只见李文焕在李璟身后,正与一众送行的官员士绅揖别。只是李文焕目光扫过人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终于,他的目光越过喧嚣的人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