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喧闹武昌(第1页)

看着赵明远瞬间黯淡下去的神情,秦思齐收住话头,语气转为诚挚的宽慰:

“明远,万万不可如此灰心!方才我所言,不过是一时侥幸所思,管窥蠡测,岂能作准?文章高下,本就存乎主考一念之间。桂榜一日未张,你我便皆在未定之天,焉知没有柳暗花明之机?或许房官就独独青睐你的文风呢?”

他见赵明远眼神依旧空洞,又放缓声调,切实道:“况且,你只是身子偶染小恙,影响了临场发挥,学问根基丝毫无损,养好了便是。快莫要妄自菲薄,当下最要紧的是将养好身体。待放榜之日,你我同去一看,方见真章。”

赵明远知思齐是在尽力宽解,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摇摇头,情绪依旧沉在谷底,只是不再那般死寂,哑声道:“但愿如你所言,思齐多谢了。我无碍,只是想独自静静。”

秦思齐见他暂无异状,只是需要时间平复心绪,便不再相扰,又叮嘱了小厮好生照看,方才起身离去。

回到自己那僻静的小院,关上门,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开来。秦思齐独坐窗前,心湖却难以立刻恢复平静。

焦虑等待最耗心神,于功名无益,于身心有损。既已尽力,便当安心。于是,他强迫自己移开思绪,研墨铺纸,开始日课般的练字。

笔锋蘸饱浓墨,在微黄的宣纸上徐徐运行,勾、勒、皴、点,临的是颜鲁公的《自书告身帖》。一笔一划,务求沉雄力道,将那些纷乱的杂念、焦灼的期盼,都透过笔杆,倾注到这横平竖直的筋骨之中。渐渐地,随着呼吸与笔势交融,狂跳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

练字既倦,腕酸目疲,他便抽出竹笛。笛身已被摩挲得温润光滑,笛声清越,在这方狭小院落里悠悠响起。他吹的并非《鹿鸣》、《鹤鸣》之类应景雅乐,多是故乡的山野小调,或即兴信口吹来,旋律简单直白,却自有一股疏朗旷达之气,仿佛能透过笛孔,望见家乡的青山绿水和广袤田野。

笛声穿出低矮的院墙,散入武昌府稠密的街巷,偶尔引得路过挑夫或邻家孩童驻足侧耳。

于此同时,秦记酒楼的生意在这等待放榜的一个月里,达到了平日的顶峰!

这放榜前的一个月,乃是武昌府三年一度最热闹的时节。湖广一省数千名通过了科试、录科的重重筛选,得以入围乡试的生员(秀才)云集省城。

此刻大考已过,乾坤难测,这些学子们无论自我感觉如何,那根紧绷了多年的弦骤然松弛,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前途未卜的焦虑,急需一个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