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静水深流(第1页)

油灯如豆,照亮了厢房一角。秦思齐从箱笼最底层摸出那封信,湖州笺纸上"李府拜呈"四个烫金字在灯下泛着冷光。信纸很轻,却又重若千钧,这里头装着李文焕父亲给县令大人的亲笔引荐。

百姓"天大的事,不过也只是上位者一句话的事..."他喃喃自语,在那些上位者眼里只有利益,人间疾苦,与我何干。他没有立马拿出信,而是放回了箱底,盘算着如何利益最大化!

木箱合上的闷响惊动了正在灶间忙碌的刘氏。"齐儿?"母亲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可要些热水?"

"好的,娘。"他只是用毛巾擦拭了一下脸,而后看到,那些关于"仁政""民本"的批语此刻显得尤为刺眼,他索性将书页折了个角。

翻到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看到这几个字仿佛有千斤之重,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在书案上。秦思齐保持着端坐的姿势已经一个时辰,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小楷。忽然,院墙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嘘——小声些!"墙根下,秦思文一把捂住弟弟的嘴,"齐哥儿正在用功读书呢。"

两个少年猫着腰,透过篱笆的缝隙往里张望。只见窗棂后的人影时而伏案疾书,时而起身踱步,投在窗纸上的剪影宛如一幅会动的水墨丹青。

"走吧走吧。"秦思文拽着弟弟的衣领轻声道,"娘让送的饼搁在门口就行,莫要打扰齐哥。"

这样的场景连日来不断上演。张家婶子挎着新腌的咸菜过来,看见窗前伏案的身影便悄悄摆手离去;李叔扛着新劈的柴禾,远远望见厢房的灯火就绕到后院;就连平日里最是聒噪的小孩子,被一顿柳条炒肉后,经过时都不自觉地踮起脚尖,生怕惊扰了读书人。

正屋里,刘氏被几个妇人团团围住。她手中纳着鞋底,麻线在指间灵活地穿梭,嘴里讲述着府城里的新鲜见闻。

"那绸缎庄的柜台,比咱们祠堂的门槛还要高出三分。"针尖在发髻上轻轻蹭了蹭,"伙计们个个戴着崭新的瓜皮帽,算盘珠子打得噼啪作响。"

王婶子听得入了神,不自觉地张大了嘴:"听说城里人顿顿都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