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际港商业运营逐渐步入正轨,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之际,林晓、李阳与霜寒文明、砾岩文明的科研人员将此前研发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星际港运营的各个环节,为星际港的高效运作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星际港科研中心,林晓神情专注地看着面前复杂的仪器设备,对身边的科研团队成员说道:“我们之前研发的新型能源系统和防御系统,承载着大家的心血,现在是检验它们的时候了。
这不仅关系到星际港的运营,更是我们文明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步。”
李阳点头表示赞同,眼神中透露出对成果应用的期待与信心。
新型能源系统率先在星际港的能源供应中投入使用。
该系统融合了霜寒文明的低温能量技术和蓝星文明的高效能量转化技术,能够更稳定、高效地为星际港的各类设施提供能源。
当启动能源供应时,巨大的能量传输管道中涌动着淡蓝色的能量流,为星际港的照明、动力系统、科研设备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动力。
星际港内的灯光瞬间亮起,各种设备开始稳定运转,发出轻微而有序的嗡嗡声。
然而,在运行初期,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星际港内各类设备对能源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各不相同,新型能源系统出现了设备兼容性问题。
部分设备在接入能源系统后,出现了能量波动不稳定的情况,导致设备运行异常。
有的照明设备闪烁不停,有的科研仪器数据出现偏差,这给星际港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与此同时,能源损耗问题也逐渐凸显。
在能源传输过程中,部分能量在管道和转换装置中无端消耗,导致能源利用效率未达到预期标准。
这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可能影响星际港长期的能源供应稳定性。
面对这些问题,科研团队迅速行动起来。吴风凭借对自然规律的敏锐感知,协助团队排查能量波动的原因。
他利用特殊的仪器,对能源传输管道和设备接口进行细致检测,发现不同设备对能量频率的需求存在差异,这是导致兼容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科研团队根据吴风的发现,调整技术参数。
他们通过优化能源转换装置的频率调节功能,使能源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需求,自动调整输出的能量频率,从而解决了兼容性问题。
照明设备恢复了正常亮度,科研仪器也能稳定运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