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秦淮八艳(第1页)

沿途的一幕幕景色,让江祈年心中暗叹。

三国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英雄辈出,尚有一股乱世争雄的勃勃生气。

而这明末,却像是一个巨大的、行将就木的腐朽躯壳,从上到下散发着绝望的死气。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天灾不断、流寇蜂起、外敌压境......重重积弊,如同跗骨之蛆,啃噬着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

张嫣和朱由检纵有回天之心,又真能挽这狂澜于既倒吗?

他曾以超然的心态介入历史,此刻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残酷。

数日后,他抵达了金陵。

作为大明的留都,金陵城总算还保留了几分表面的繁华。

秦淮河畔,桨声灯影初上,画舫游船已开始点缀河面,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勾勒出繁华旖旎的轮廓。

这里似乎成了另一个世界,与沿途所见宛若地狱的景象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然而,这“繁荣”之下,亦有其晦暗。

街边乞丐不少,眼神空洞。

在一座石桥边,他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汉子牵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逢人便问:“老爷行行好,十两银子,这丫头什么活都能干......”

那汉子见江祈年驻足观望,且气度不凡,衣着虽不显华丽但料子精良,像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

他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竟拉着女儿踉跄着扑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公子,您行行好,看看我这闺女吧,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只要十两......不,八两银子,丫头懂事,吃得少,会干活......只求给她口饭吃,让她活命......”

他语无伦次,额头磕在冰冷的石板路上砰砰作响。

江祈年心中五味杂陈。

这乱世之中,类似的情况太多了。

他能救一人,十人,又如何能救这天下滔滔?

更何况,他终究是这时代的过客。

他摇了摇头,没有伸手去扶。

见没什么人关注这边,他取出一枚十两银锭,塞入小女孩儿手中便直接离去。

江祈年沿着秦淮河缓缓踱步。

华灯初上,各色画舫、青楼灯火通明,脂粉香气与酒菜香味混杂在空气中。

他走进一家看起来颇为雅致的茶楼,临窗而坐,点了一壶碧螺春。

凭栏望去,河上画舫游弋,歌女婉转的曲调飘来。

然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