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爷带着一个鱼竿,一个铁皮水桶。
看着是泛黄的鱼竿,应该是三大爷自己亲手制作的。
还真的别说这鱼干做得还挺不错,虽然比不上商店做得那么标准,但也挺精致。
“阎老师等我会,我去拿鱼竿”。
他没有拿水桶,而是拿了一根麻线。
用水桶还不如,这一根线呢。
他每次钓的鱼都不着,如果用水桶的话根本就装不下。
既然装不下,还不如不拿呢。
“小冬,你怎么不拿个水桶?到时候鱼活着才值钱啊”。
李冬也是没有解释太多,因为不管是李亚还是王山,亦或者轧钢厂的小吴,他们没事的时候都会在后海这一片区域转悠。
遇到大鱼他们就会出钱收下,毕竟他们有采购权,而别人只能拿票换。
相对来说,票哪有钱香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他拿着鱼竿出来之后三大爷就看上了他的鱼竿,这鱼竿可不便宜不是公交车里面5毛钱一根的,而是最高档5块钱一根。
如果说他手中的鱼竿能够拉上来一条一斤的鱼,就已经是极限。
那么李冬手中的鱼竿拉个三五斤的,那就是常态。
“阎老师,上车吧,我带着你,咱们一起去后海”。
阎埠贵现在还没有买自行车,他去钓鱼也只能腿着去。
没想到今天约着李冬一起去钓鱼,还能够坐一坐自行车。
“哎呀,这可是新自行车呀,没想到我还能够坐上自行车,那我就不客气了”。
骑着自行车还是要比走着过去快得多,他们来到后海这边,今天钓鱼的人并不是很多。
因为后海里面也没有多少鱼了,所以除了这些退休的没事干的人,还真的没有几个在这边钓鱼,因为钓不到。
他们钓不到是他们的技术不行。
他们钓不到是他们的鱼饵不行。
他们钓不到是他们没有一个空间。
他们钓不到是因为他们手里没有鱼。
可是李冬这边不一样,他既有鱼饵也有空间,空间里面还有鱼,而且鱼还不小。
他坐下没有十分钟就上鱼了,这让坐在他身边不足三米的阎埠贵,有些疑惑也有些羡慕。
他把鱼钩往李冬这边丢了一点,也像钓上了一条鱼,哪怕没有李冬钓上来的这条鱼。
哪怕只是一条二两的小鱼儿,他也能够改善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