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划过相应江段,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
谢副团长补充道:“吴-淞-口外更麻烦,鬼子的大型舰艇为规避浅水和我军零星水雷,多在三夹水、崇明岛附近水域游弋或锚泊。但那里江面开阔,别说无人机靠近,咱们的侦察兵稍微露头就可能被舰上瞭望哨发现,他们的高射炮群可不是吃素的。”
问题焦点立刻集中,操控人员必须在极近的距离、极佳的高度和视野位置,才能避开日军防空火力,进行有效的手动末端修正,这样的隐蔽点在哪里?
“浦江这边。”一位熟悉沪上地形的参谋指着地图,“或许可以考虑百老汇大厦顶楼?或者外白渡桥附近的洋行仓库屋顶?高度足够,但那几栋楼是租界边缘的制高点,鬼子早架了机枪哨,咱们的人刚上去就得被打成筛子。”
“不行。”另一人摇头,“前两天刚有弟兄想从永安公司楼顶观察敌情,还没爬到天台就被狙击手盯上了。”
“黄浦公园怎么样?树木茂密能藏人,但枝叶挡视线,测不准坐标也是白搭……”
吴淞口方向的讨论更激烈。
“吴淞炮台地势高,视野能扫到整个江口!”有人提议,立刻被反驳:“早被鬼子用重炮轰烂后重新占了,现在光是外围的铁丝网就有三层,机枪堡像马蜂窝似的,去那就是自投罗网。”
“崇明岛西北角的芦苇荡?隐蔽是够了,但趴在地上只能看见芦苇尖,江心的船影都瞅不清。”
“雇条小渔船伪装成渔民?更不行!”谢副团长摆手,“鬼子巡逻艇见船就拦,上个月咱们有个运输队扮渔民送弹药,被他们毫无征兆地扫射,整条船都沉了。”
就在争论陷入僵局时,裂帛突然开口,声音平静,“高度和隐蔽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决。”
所有人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无人机操控,不一定需要人员亲临最前沿的固定高点。”裂帛走到地图前,指尖轻点日-军舰艇锚泊区外围,“我们可以组建几个前沿观察小组,配备高倍率望远镜、激光测距仪,就是能精准测距离的仪器,还有加密数据链。”
“他们只需要潜伏在能看到目标的大致区域,把敌舰的精确坐标、航向、速度,甚至高射机枪的朝向这些细节实时传回来。”
他顿了顿,看向苍龙:“而后方的操控组,甚至可以就在师部附近的隐蔽工事里,根据这些数据远程修正航线。江面硝烟和雾气大的时候,无人机自带的识别系统容易出错,有了观察组的实时校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