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香根溯源(第1页)

“传统香道与现代设计”跨界展落幕的第二周,叶听晚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合作邀约。

有国际奢侈品品牌想联合开发“香韵守正”主题香氛,有知名家居品牌希望推出融合传统香道元素的香薰产品,还有影视公司想将“数字存香”计划中的故事改编成纪录片。

其中,法国顶级美妆集团“兰蔻国际”的合作提案最受关注,他们提出以“全球香脉”为主题,邀请各国传统香师参与,打造一套限量版香氛礼盒,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发售。

叶听晚与“兰蔻国际”的亚太区总裁索菲娅会面时,对方递来一份详细方案:“我们希望邀请印度、日本、巴西、中国等八个国家的香师,各自提供一款代表性传统香方,由兰蔻的调香团队进行现代化改编,礼盒 proceeds(收益)的 10%将捐赠给‘数字存香公益基金’。”

看着方案里“现代化改编”的字眼,叶听晚格外谨慎:“索菲娅女士,我理解你们对创新的追求,但‘现代化改编’必须以尊重传统为前提,不能丢失香方的文化根源和技艺精髓。比如中国傣族的‘雨林合香’,其配方与雨林生态、傣族祭祀文化紧密相关,改编时必须保留核心香料和手工研磨的工序,这是不可妥协的底线。”

索菲娅当即承诺:“我们会成立专门的‘文化顾问团’,邀请各国传统香师担任顾问,确保每一款香氛都能准确传递本土文化内涵,绝不会进行过度商业化改编。”

双方很快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全球香盟开始协调各国分会推荐香师、筛选香方。印度分会推荐了拉贾斯坦邦的卡皮尔老香师,他带来了“檀香熏衣”香方;巴西分会推荐了印第安合香师塔雅,她选择了“亚马逊草药合香”;中国分会则确定由岩光代表傣族,提供“雨林合香”的核心配方。

就在合作紧锣密鼓推进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议打破了平静。国际时尚杂志《Vogue》提前曝光了“全球香脉”礼盒的宣传海报,其中一款标注“印度檀香”的香氛,配图竟用了东南亚风格的佛像纹样,文案中还将“檀香熏衣”技艺描述为“东南亚传统香道代表”。

卡皮尔老香师看到海报后,愤怒地给叶听晚发来邮件:“这是对印度香道文化的亵渎!‘檀香熏衣’是拉贾斯坦邦传承了三百年的技艺,与东南亚毫无关系,兰蔻这是在随意挪用文化符号,混淆香道的根源!”

更严重的是,巴西印第安部落也提出抗议——兰蔻为“亚马逊草药合香”设计的包装,采用了非洲马赛族的图腾,塔雅在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