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婶子闻言咧着嘴笑,露出一口白牙:
“能啊!不过这锁头单独算钱,一块钱一个。
于知青,你是给一个柜子加锁,还是几个都锁上?”
她可是听说知青院发生的事,大家都小心一点也是应该的。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带锁的柜子。
但这会儿锁头金贵着呢,一般也就给装存折、钱票的柜子配一把。
于淼淼想到她那几个大包裹。
以后想拿出点啥,可指着它们了,以后上工,万一有人趁她不在。
即便不拿她的东西,也给她翻得明明白白,她怎么拿这些包裹做掩护!
干脆地说:“婶子,我三个柜子都上锁!”
除了柜子,于淼淼又掰着手指头数:
“再来一套桌椅,炕柜、炕桌也得有,衣柜要大的,木盆得要三个——一个大的洗衣服、中等大的洗菜,小的用来洗脚,这些可得分开用。
对了,还得要两个晾衣服的竹竿架子,不然衣服没地儿挂。”
她洗脸盆有了,就不用了,其实还有搪瓷盆,但是她现在做什么都用搪瓷盆,会被打的吧。
这个年代,搪瓷盆也算好东西,有些人送礼送搪瓷盆,那可是大礼。
秀英婶子拿根铅笔在小本本上划拉着,突然想起啥似的问:
“铺炕的席子要不要?这炕不睡席子,夏天热,炕上灰尘多!
到了冬天,光板炕又冰得慌,铺了席子再垫上褥子,睡着才舒坦。”
几个知青这才想起这个,赶紧点头。
秀英婶子笑着说:“成!等老头子晚点问问你们大队长炕的尺寸,现编的席子保准合适。”
最后一算账,每人花了十多块。
秀英婶子接着说:“屋子修好了,保准给你们送货上门!”
于淼淼的三个大柜子要先用,其他知青一人也要了个带锁的小柜子。
秀英婶子安排沈老根爷俩一会儿用板车把当下要的家具往知青院送。
秀英婶子数着手里的票子,笑得眼睛都眯成缝了,转身就从黄瓜架上摘了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
“快尝尝!这大日头的,吃根黄瓜解解渴。
城里来的娃,哪儿吃得了咱乡下的苦头哟。”
旁边的桂花婶也跟着搭腔:“你秀英婶种的黄瓜,那可是咱大队出了名的好吃!
咬一口嘎嘣脆,甜津津的,赶上吃水果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