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七月十八日,天光未亮,神武门的铜环已被叩得震天响。
启明星在靛蓝天幕上悬着,去往圆明园的队伍已如一条苏醒的巨龙,正缓缓舒展筋骨。
“主子,吉时到了。”
剪秋扶着皇后踏上明黄凤辇,车壁上金线绣的彩凤在灯笼光里似要振翅,“五军营的兵丁寅时初就开道了,这会儿石御道上该清干净了。”
皇后掀帘望了眼,见开路太监持着静鞭立在道旁,五军营的士兵甲胄泛着冷光,内务府仪仗队捧着鎏金香炉,鼓吹乐队的乐师正调试着唢呐。
“新皇登基头回大规模离宫,规矩上半分错不得。”她放下帘子,指尖叩了叩铺着貂绒的车座。
静鞭三响穿云裂帛,打头的队伍率先动了。
卯时初刻,石道上已扬起细尘。
华妃的朱漆翟鸟车紧随其后,颂芝在车外回话:“娘娘,您瞧那石道,青石板铺得密不透风,连个石缝都瞧不见。”
华妃斜倚着软枕,把玩着赤金嵌红宝的簪子:“皇上心疼有孕的,特意让人把西直门到高粱桥那段重铺了。”
她瞥向窗外,富察贵人的车驾正缓缓跟上,车帘绣着浅淡兰草,“倒是比宫里看着素净。”
宁妃、齐妃的仪车紧随华妃之后,车壁虽无翟鸟纹,却也饰着缠枝莲。
甄嬛的水绿轿舆里,流朱正指着道旁垂柳:“小主您看,暗沟都藏在柳树根下,瞧着多齐整。”
“这才是皇家气派,”甄嬛望着远处御前侍卫的马队,那些精悍汉子腰悬长刀,目光扫过田埂树梢,“听说光是侍卫就带了三百名,真真是滴水不漏。”
安陵容的车驾稍远些,锦绣轻声道:“小主,皇上的龙舆快跟上了,方才听见銮仪卫的吆喝声。”
安陵容掀起车帘一角,正见三十六名抬轿太监换了班,明黄龙舆在晨光里闪着威仪,前后侍卫三步一岗,连车轮碾过石道的声响都透着沉稳。
“皇上仪仗原是三十二抬,今儿倒加了四人才换班,”她轻声道,“想来是怕颠簸。”
余莺儿的车驾在最后,她隔着帘子哼起小曲,贴身宫女劝道:“小主仔细些,前头就是高粱桥了,别让人听见失了规矩。”
“怕什么,”余莺儿声音压得低了,“到了圆明园,我还得给皇上唱《江南可采莲》呢。”
后勤队伍紧随其后,御厨担子上的棉絮透着热气,杂役们扛着箱笼脚步匆匆。
一个小太监喘着气跟同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