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洛阳夹马营的军宅里,一个男婴在霹雳声中降生。他爹赵弘殷是个武将,看着儿子哭声洪亮,满脸褶子像个小老虎,便取名“匡胤”,盼他日后能像龙一样腾跃。这孩子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七岁时跟弟弟匡义在街头玩弹弓,不小心把王太师家的琉璃瓦打碎了,管家追着他们满街跑,最后还是他爹赔了五贯钱才了事。
赵匡胤长到十六岁,已经是个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的壮小伙,尤其爱使一根盘龙棍,耍起来虎虎生风。当时正是五代十国的乱世,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汴梁城里帮派林立,地痞流氓横行。赵匡胤看不惯这些人欺负百姓,经常带着几个兄弟路见不平一声吼。有次他在御街看到一个恶霸强抢民女,抄起扁担就冲上去,三两下把恶霸打得跪地求饶,围观的百姓拍手称快,从此送他个外号“赵大郎”。
他爹看他整天惹是生非,就想让他读书考功名,请来个老秀才教他《论语》。可赵匡胤读了两天就扔了书:“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要这些之乎者也有啥用?”老秀才气得吹胡子瞪眼:“竖子不足与谋!”从此,赵匡胤更是放飞自我,不是在赌场帮人出头,就是在酒肆跟人拼酒,成了汴梁城有名的“刺头”。
后汉乾佑元年(948年),赵匡胤二十一岁,他爹实在管不住他,就给他打点了行李,让他出去闯荡见见世面。临走时,他娘塞给他一锭银子:“儿啊,在外头别惹事,早点回来。”赵匡胤拍着胸脯:“娘您放心,不混出个人样,我绝不回来!”
他先去了复州(今湖北天门)投奔父亲的老友王彦超,没想到王彦超看他一脸匪气,只给了十贯钱就把他打发了。赵匡胤气得破口大骂:“真是个吝啬鬼!”又去随州(今湖北随州)找另一个世叔董宗本,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看他不顺眼,经常找他麻烦。有次两人下棋,董遵诲输了就掀桌子,赵匡胤一怒之下,连夜收拾行李走了。
一路流浪到关西,赵匡胤听说有个叫柴荣的人在邺都(今河北临漳)招兵买马,就打算去投奔。走到半路,盘缠用完了,只好在路边卖艺。有天他在华山脚下遇到一个老道,那老道仙风道骨,看了他半天说:“你面相贵不可言,日后定能当皇帝。”赵匡胤哈哈大笑:“我现在连饭都吃不上,还当皇帝呢!”老道捋着胡子:“天机不可泄露,你先跟我去山上住几天吧。”
这老道就是陈抟老祖,两人在华山论道,赵匡胤跟他学了些黄老之术。临走时,陈抟送他一匹千里马,说:“你往东南走,自有奇遇。”赵匡胤骑着马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