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安陵。
这座方圆不过五十里的蕞尔小城,此刻正处于一种极度亢奋与恐惧交织的诡异氛围中。
安陵君此刻正激动得满面红光,双手紧握着一份帛书。
“天佑我安陵!真是天佑我安陵啊!”他来回踱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唐雎!张耳!此二人,一位是信陵君倚为臂膀的国士,一位是名满魏地的侠士!他们竟愿投我,速速备下车马,本君要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
殿中众臣皆面露喜色,窃窃私语。在这秦军“义兵”压境,人人自危的时刻,能得此二位豪杰来投,不啻于一剂强心针,极大提振了安陵的声望与士气。
然而,就在这片欢腾之中,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君上,万万不可!”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从臣列中缓步而出。此人年近三旬,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锥,仿佛能洞穿人心。
正是安陵君最为倚重的门客,庆柯。
安陵君的笑容僵在脸上,不悦道:“庆先生,何故说不可?”
庆柯走到殿中,对着安陵君深深一揖,目光扫过全场,那迫人的气势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君上,请恕臣直言。”庆柯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此二人,于安陵而言,非是臂助,乃是催命的鸩酒!”
“放肆!”一名武将忍不住喝道。
安陵君抬手止住他,皱眉道:“先生此话何解?讲!”
庆柯不理会旁人,双眼直视安陵君,
“君上,敢问当今天下,大势何在?大势在秦!秦之东出,如江河决堤,非人力所能阻挡。此非战之罪,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尽归于秦也!”
“再问君上,如今之秦,与昔日之秦,可有不同?”
他声音中带着一丝狂热的推崇:“大不同!昔日之秦,是虎狼之秦,以杀戮立威,长平一役,天下胆寒。而今日之秦,却是‘义兵’之秦!君上可曾听闻,畼城城下,秦军是如何作为的?”
庆柯语速加快,
“那秦军军正李斯,兵临城下,非但未行攻伐,反而开仓放粮,以肉粥白饼救济魏民。更设《功劳簿》,令灾民以劳作换取食粮、衣物,甚至许以‘预备秦民’之身份。君上,此非攻城,实乃攻心!其所欲者,非一座残破城池,而是万千归附之民意!”
“唐雎、张耳之流,固然是当世英雄,然其所信奉者,乃以血还血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