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邯郸。
议政殿内,赵王偃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尚未完全褪色,李牧与一众主战派将领士气高昂,仿佛已经看到了六国联军旌旗蔽日、兵临函谷的壮阔景象。
就在这股狂热的气氛达到顶峰之时,一直恭立在侧的姚贾,却再次不疾不徐地出列。
“大王既已立为盟主,当以盟主之仪,行信义于天下。”
姚贾的声音清晰异常,瞬间将众人的思绪从未来的幻想拉回了现实,
“臣有一请,为固燕赵之盟,恳请大王释放燕国质子,太子丹,由臣亲自护送其归国。如此,燕王喜必将感念大王恩德,合纵之事,方能固若金汤!”
太子丹!
这个名字让殿内微微一静。燕太子姬丹,在邯郸为质多年,几乎已是半个被遗忘的人物。
此刻被姚贾提起,众人才意识到,这枚看似无用的棋子,竟是撬动燕国这重要一环的关键。
赵王偃一怔,随即豪气干云地一挥手:
“准!区区一个质子,岂能与寡人的合纵大业相比!”
他已完全沉浸在“六国盟主”的赫赫声威之中,姚贾所提的任何一个能彰显其“盟主”气度的建议,于他而言都如同天籁。
姚贾暗想,赵王偃已入彀中。盟主之虚名,足以令其忘却利害之实。下一步,便是这枚归燕的棋子了。
他垂首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继续恭声道:
“太子丹在邯郸为质多年,若大王能亲解其缚,赐其锦袍,设宴饯行,此等恩义,燕王喜闻之,必感激涕零。”
“准!”赵王偃一挥袖袍,意气风发,“来人!传寡人旨意,即刻为燕太子去桎梏,赐其锦袍玉带,于偏殿设宴,寡人要亲自为其饯行!”
是日,邯郸宫中鼓乐微奏,一场小规模的饯行宴,却被赵王偃办出了册封诸侯般的气势。酒过三巡,姚贾便领着对赵王千恩万谢、仍有些恍如梦中的燕太子丹,踏上了北归的驿道。
驿道之上,车辙滚滚,秋风卷起官道两旁的残叶,萧瑟之景,与车厢内燕太子丹重获自由的激动心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车厢内,二人相对而坐。
燕太子丹,年岁与秦王政相仿,面容清俊,眉宇间带着一丝郁结,但眼神却依旧清亮,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
“姚贾先生,”姬丹率先开口,语气中满是感激,“此次丹能重获自由,全赖先生斡旋。待丹归国,必禀明父王,重谢先生与魏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