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来说,天兵亲自下场站台,老院主应该识时务一点主动认怂。
但老院主不这么想,他有自己的底气。
“这第二场算是平手,法师可还要与我比一比度人?”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时老院主是在胡说八道,分明是玄奘开始念经后,消解业障的速度才快起来。
但世上明眼人太少,台下更是一个没有。
“老院主德高望重,这把唐朝和尚输定了。”
不用寺僧引导,百姓们主动就偏向老院主。
度人的流程很简单,老院主与玄奘各挑一个百姓上台,当众解决他们的问题,谁解决得又快又好就算谁赢。
如此操作别说玄奘,连白龙马都觉得外行。
佛门所谓的众生苦,是指贪嗔痴这些人心中的妄念,只有无贪、无嗔、无痴,进入极乐世界,这才算是度人。
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不是说不行。但是就跟送鸡蛋一样,鸡蛋没了信仰也就没了。这种建立在贪欲上的信仰,不说和佛门教义不沾边,至少也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于是当玄奘指出这一点的时候,老院主像是挨了一耳光。整张脸比关二爷还红,脸上的褶皱也没了,像是吹胀的气球。
“岂有此理!”
老院主倒打一耙,“我等佛门中人受信众供养,信众便是我等的再生父母,法师何以说出此等不孝之言。”
孙悟空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老头儿,你们出家人还讲这个?”
老院主气昏了头,被孙悟空抓住言语中的破绽。
孝道这种观念和国别无关,只要是人存在的地方,都会产生这种观念。当然,这里指的是正常的孝顺,不是二十四孝之类抽象的玩意儿。
佛门把出家修饰得再好,也掩盖不了抛弃原生家庭的问题,舍弃父母出家就是不孝。要说出家后僧人可以回家省亲,还能供养家中父母,那问题就更大了。
众所周知,僧人是不事生产的,他们用来供养父母的钱是哪来的?
做生意挣的?
那羯磨师就得来谈谈戒律问题。
拿庙里的香火钱?
那就更不得了,经济问题必须佛祖亲自来谈。
想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老院主恨不得当场昏过去。
好在台下百姓不懂这个,他们早就被规训得只会交香火钱和田租。在他们看来,唐朝和尚分明是在用言语搪塞,掩饰自己的无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