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锦囊(第1页)

听到方镜的话,诸葛亮心中也不禁猛跳。

千余年来,多少人视诸葛丞相为偶像,自己真能做到这一步吗?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

不,有诸葛丞相的经验在,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

“子鉴,我这便去了。”

诸葛亮整理好衣服,对方镜深施一礼。

方镜点点头,随后说道。

“先别急着走,这有一封给你的信,是武侯写的。”

诸葛亮无奈地接过书信,子鉴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做些促狭的事。

打开书信,诸葛亮表情先是震惊,表情稍缓,随后又变成若有所思。

“孔明,武侯都说了什么?”

沈子山的声音有些发颤,自己竟然当面叫诸葛亮的字。

虽然不是武侯祠的那位,但这才更让人兴奋。和年轻的诸葛亮共事刘备,这话说出去能羡慕死天下一半读书人。

诸葛亮叹了口气,把信展示给方镜和沈子山。

“孔明你学坏了。”

诸葛亮笑道,“这就叫近墨者黑。”

信上只是介绍了下蜀中百姓的生活状况,其他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唯一涉及私人的问题,就是让孔明回到那边的时候多买些糖。

沈子山也笑道,“正好刚刚弄了点黄金,等我融一下,孔明你好买些手信带给主公。”

诸葛亮说:“不急,等我先完成武侯的考校。”

方镜和沈子山面面相觑,“什么考校?”

他们拿过信又看了一遍,确实只讲了蜀的民生。

方镜毕竟是来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立刻联想到武侯可能是利用民生来告诉他们什么消息。

但他也就只能猜到这些,至于武侯暗示的是民政还是军事,那就不清楚了。

显然诸葛亮理解了这个意思,回到屋中提笔写了一夜。

方镜和沈子山雇佣新沛居民抓僵尸,也是忙了一夜,刚刚才停下。

“子鉴,子山。今日我便要去蜀中求学了。”

诸葛亮精神抖擞走了过来,完全不像是熬了一夜的样子。

“孔明一路保重。”

虽然就是跨过两个传送门而已,但方镜还是习惯性说了一句。

诸葛亮拿出昨天熬夜准备的乾坤袋,一时间找不到锦囊,所以就用乾坤袋代替,看起来也差不多。

“兖州府之事恐怕另有玄机,二位行事务必小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