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各路诸侯的态度(第1页)

刘协在杨修的建议下,硬是坚持己见,决口不承认刘民的身份。

刘彻也找不到能百分百证明刘民就是唐姬、弘农王亲生遗腹子的证据。

没有确凿的证据,那刘民的身份就存疑。

刘彻无奈,只好答应了刘协的处理办法。

那就是朝廷只认唐姬,甚至可以封他为王妃,锦衣玉食在洛阳养老。

但要想获得这一切,就必须和刘民分开。

至于刘民,由于真假都没有足够的证据。

刘协决定不追究他是否冒充,也不承认他就是弘农王遗腹子。

既然人是孙策找到的,那刘民后边的人生,就由孙策自己妥善安排。

事情很快就以圣旨的形式传遍了天下。

所有人都以为能做出这种决策的,一定是挟天子的曹操。

根本没人往那个“傀儡皇帝”刘协的身上想。

刘彻无奈,只能吃个哑巴亏。

毕竟天下未定,不宜再生事端。

刘协稳坐皇位,对刘彻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

“主公,曹操果然狼子野心。

那么多多朝老臣都亲眼所见、亲口承认。

曹操却想方设法打击弘农王遗腹子刘民的身份权威。

其心可诛啊!”

刚收到消息的江东,孙策手下的几个谋士,正在跟孙策诉说曹操的罪状。

孙策也是有些意外。

这个做法太“奇怪”了。

唐姬、刘民是母子,两人一荣俱荣。

按理说要么为了形象和面子,把两人认了,然后接到洛阳软禁。

要么干脆两个一个都不认,直接杜绝弘农王一脉夺权的可能。

这认一个、否定一个,岂不是既当又逆?

关键是这事最终结果是一定的,天下苦曹操久已,剩下的这些诸侯早就想把曹操消灭了。

只不过是差个合适的理由联合起来而已。

这么操作岂不是又要被联合讨伐,又丢了面子、毁了形象,简直一点好处没有。

奇怪归奇怪,但最少目的达成了,孙策当即向众人道:

“也罢,既然许都朝廷有了定夺,咱们也该开始联合众人行事了。

管他曹操如何应对,反正这顿围殴是免不了了。”

“主公说得极是,反正咱们并不是真的要当场另立新君。

先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