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农田分好了,田地也种植水稻了,后面收割之类的,都是机器收割了,华夏民众现在就可以释放出来了,口袋有点小钱,想做生意啥的都可以。
口袋没有钱的,现在都被征召前去修路架桥了,这个危险性小很多,毕竟以前的缅甸路况可不好,哪怕缅甸被大英帝国殖民统治一百多年,道路方面的建设,还是非常差的,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大英帝国只要缅甸的资源,例如矿石,石油等资源。
有点知识基础的,就进厂操作设备,当一名工人,不但可以让大明共和国的工业蓬勃发展,工人还可以拿可观的薪水,养活家人,购买商品消费,促进经济二次发展。
一众高层也是从那个时候看出了朱建国对原住民的态度,也知晓了朱建国的基本政策。
无非就是拉拢一批“二鬼子”,然后清扫剩下来的一切“反抗势力”,再利用大规模的移民,把原住民都覆盖住,到时候,原住民就是想闹,也闹不起来。
“李部长,接下来的人口融合工作还得麻烦你们民政部门了,就按照之前说的来,只要缅甸女性嫁给拥有大明共和国身份证明的男人,她就可以拥有一份新的大明共和国身份证明,她也能拥有大明共和国身份证明拥有的一切福利,也包括他们以后出生的孩子。”
看完民众的生活后,看着移民过来的华夏民众和原住民住所都是分居两地的,很明显也是前期为了减少民族矛盾,不得已搞出来的措施。
现在移民过来的华夏民众早已过千万了,和缅甸原住民的人数都差不多了,而且现在国内移民过来的人数,每天都有着数万民众,现在移民过来的,分到的田地只有一亩了,虽然不多,但这也是他们不了解大明共和国,他们害怕呀。
当然了,这个也跟华夏人不舍得背井离乡有关,乡土情重呀。
作为民政部的负责人,李华原本在华夏也是负责民政类的工作,也算是对口工作了。
之前身份证明登记工作,就是李华带领民政部门,进行一个个登记在册的,现在移民过来的,每个人也都有登记。
“是,总统放心。”
李华作为高层一员,也知道这个政策的狠毒,要彻底解决民族矛盾,最简单的就是让他们婚嫁,特别是让原住民看到嫁给移民过来的华夏人,有多少福利,那些原住民家庭或者女性本身,就会拿缅甸原住民男性和华夏人做比较,到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选择嫁给华夏人了。
至于那些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