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朝阳省 4(第1页)

金正三那句“国有巨变,社稷危殆,不得不与诸公共商存亡之计!”

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一位官员的心上,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许多官员脸上都露出愕然和不解的神情。

存亡之计?

眼下倭患已平,虽然国家接连遭遇国君崩逝的不幸,但局势大体稳定,有天朝宁国公驻守,何来“存亡”之危?

领议政大人此言,是否太过危言耸听了?

然而,看着御阶之上神色肃穆的金正三,以及旁边那位如同石佛般沉默却散发着无形压力的宁国公李成梁,再联想到清晨汉阳城内异常增多的精锐士兵,所有人心中的不安感迅速加剧,预感到将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

金正三很满意这种效果。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悲戚之色更浓,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声音洪亮而沉痛,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诸公心中或有疑虑,为何本官出此危言?且听老夫细细道来,回溯我朝鲜国运,便知今日之局,绝非偶然!”

随后,他从李氏朝鲜开国太祖李成桂讲起,历数数百年国史。

他的叙述,初听像是在回顾历史,褒贬历代君王功过,但渐渐地,所有官员都听出了不对劲。

他极力强调朝鲜作为藩属国,每每在关键时刻皆需仰赖大明“爸爸”的庇护才能存续,而对内,则不断突出历代国王中的“失德”之处。

有的“宠信奸佞”,导致朝纲混乱……

有的“穷兵黩武”,耗尽国库民力……

有的“优柔寡断”,坐失强国良机……

就是发生不久的倭国入侵事件,在金正三这里也有充分的注解,将大明宁国公,李成梁帅爷爷视为唯一的救星……

他的话语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将朝鲜国家的衰弱和困境,与李氏王朝的统治能力紧密挂钩,不断暗示其“德不配位”……

终于,他的话题引向了最近发生的惊天巨变,声音也陡然变得激昂而悲怆: “……乃至近日!我先宣祖大王,春秋鼎盛,却于倭乱方定之际,骤然薨逝,此乃第一大变!”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秉承礼制,恳请天朝册封光海君继位。然,新王登基不过十日,正待励精图治,重振社稷之时,竟又遭天降雷火,崩于宫中!此乃第二大变!”

“两月之内!接连两位国君蒙难!此非寻常灾祸,此乃上天震怒!是苍穹示警!”

他猛地提高音量,目光如电般扫视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