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吐不快(第1页)

糜武见马良这么说,当下说道:“就依先生,全当酒后胡言,如有不当,还望先生教我。”

马良微微一笑:“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糜武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轻叹道:“今天下三分,曹操独占七,孙权占其二,主公只占其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兵精粮足,难与其抗衡。东吴孙权,已历三世,根基稳固,亦难取也!本该联吴抗曹,奈何孙权贼子狼子野心,背刺盟约袭取荆州。今下荆州尽归孙权,独剩益州难以支撑。曹操是虎,孙权是狼,二者皆虎视眈眈,稍有不慎,恐有覆巢之危!益州疲弊且根基未稳,南中未定,实乃隐患!”

“以武之愚见,当下应与东吴重新修好,避免其与曹操联手,兴兵伐蜀。当务之急,应安抚蜀中百姓,与民生息。内修政理,外结东吴,操练兵甲,囤积粮草以待天时。”

“若天下有变,则兴兵顺江而下,两路齐出,席卷荆襄九郡,以做根基。进而灭东吴,占江南,与曹操南北对峙。届时,主公将占尽地利,退可固守,进可三路齐出。一路由汉中出兵,而占陇西定关中。一路可由荆州出兵,直取宛洛克中原。一路由江东出兵,直取合肥腹地。届时汉室可兴,天下归心!”

糜武将心中战略一股脑说出来,前段他是按照诸葛亮战略而讲,目的是想让诸葛亮赏识自己,得到重用。

后段是他根据自己的见解,为刘备做的战略意图。此并非他胡言乱语,而是根据诸葛亮七出岐山无功而还总结。

要想匡扶汉室,单靠益州北伐曹魏,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诸葛亮天下奇才,尚且无功而返。此并非诸葛亮才智不行,而是粮草供应不上,无法持久作战。

昔日韩信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破三秦,而定关中。此皆因当时汉水直通陈仓,粮草军资可通过水路源源不断抵达前线,故而可以支持大军长期征战。

后因一场地震,山体滑坡,导致汉水阻隔,无法再通过汉水运粮至陈仓。

到了东汉三国时期,诸葛亮每每北伐,都要提前囤积一年以上粮草。

利用民夫肩挑车拉,艰难运往汉中以备北伐所需。加之汉中人口匮乏,地广人稀,粮产不足,难以长期支撑大军用度。

每次北伐粮食只够半年所需,司马懿知其短处,每每坚守不出。

诸葛亮纵然有天大能耐,也只得无功而返。

既然北伐已是死路,糜武自然不会再走。与其和曹魏耗下去,不如直接伐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