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8月初。
魏任成王曹彰,右将军徐晃提五万大军逼近上庸三郡的房陵郡。
曹彰一到就欲强行攻取上庸三郡,徐晃劝道:“大王不必急于一时,将士长途跋涉而来,可先让将士安营扎寨休整数日。”
曹彰不以为然:“我军士气正盛之时,正是攻取三郡的时机,何故还要缓图?如此一来,岂不给敌人有准备的时吗?”
“大王言之有理,今我军三路伐蜀,上庸三郡已经是死地,唾手可得!西城申义兄弟本是魏将,昔日无奈而降蜀。大王只需派遣一人前往西城招降,我料申义兄弟必会投降。只要申义兄弟投降,上庸和房陵不过孤城而已!届时再取,易如反掌。”
“嗯,那就听你的,先安营扎寨,让将士们休整。”
“大王英明。”
曹彰觉得徐晃说的有道理,随即就在房陵郡不远安营扎寨。
当日,又派遣一人前往西城招降申义和申耽兄弟。
魏军来犯的消息早就传至上庸,房陵郡是孟达在守。
孟达眼见魏军来势汹汹,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且他素来和刘封不和,更让上庸难以阻挡魏军。
正在孟达不知如何应对之时,西城的申耽前来求见。
孟达宛如见到救星一般,急忙来到府门迎接,见到申耽就拜:“将军来的正是时候,我正欲请将军过来商讨大事。”
申耽微微笑道:“子度兄,欲与我商讨何等大事啊?”
“将军何故明知故问?今魏军来势汹汹,已经逼近房陵郡,我正欲为如何抵挡魏军,而找将军商议。”
“哈哈,我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将军请!”
“子度兄请!”
孟达和申耽来到议事的地方,二人面对面的席地而坐。
孟达满脸凝重,试探道:“曹彰徐晃领军来犯,且魏军势大。我等势单力薄,只怕难以抵挡。今日本想找将军商议退敌之策,不想将军不请自来!如能得到将军相助,倒是可以一战。”
申耽闻言,嘴角微微一抽:“子度兄所言极是!只是魏军强大,恐难以抵挡。不知刘将军,可有对策?”
“哎!刘封只让我死守房陵。”
“噢?”
“将军,此番前来必是有退敌之策,还请教我。”孟达当即拜道。
申耽哪里有什么退敌之策,他和申义一听魏军前来就商量投降。
这次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