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诸葛亮政见不一,这是以前几乎没有的情况。
以前的蜀汉大事决策,取决于诸葛亮和刘备,不过大多数还是诸葛亮的建议,刘备的决策,关张绝对服从的体系。
随着刘备去世,蜀汉政权自然而然发生大变化。
诸葛亮,关羽,张飞,糜武四人都是托孤之臣,都有决策权,自然谁也不会甘心听谁的。
何况关羽和张飞还要防糜武坐大,防止他的办法,自然是站在对立面。要么以权压人,要么建立更多的功勋来稳固地位。
诸葛亮和赵云还有糜武明显就是一起,如果关羽和张飞再事事听从诸葛亮,那么他们在蜀汉政权的权力只会越来越小,甚至被完全架空。
关羽深知这一点,他不得不站在对立面,尽可能把话语权抓在自己手里。
再利用手中的权力,尽可能的为国家做贡献。比如现在魏国来犯,就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关羽自然不想错过,才会坚持己见,不惜和诸葛亮对立。
诸葛亮也感受到了蜀汉政权微妙的变化,但他也无能为力。
诸葛亮并不贪恋权柄,也不想大臣相争,他只想早日匡扶汉室。
诸葛亮微微颔首,看向刘禅:“陛下觉得如何?”
“这?”
刘禅更加懵逼,一边是最亲的叔叔,一边是从小教育他成人的相父,帮谁都不行。
“相父,叔父,朕还年幼,不晓政理,此等大事,怎敢决策?尔等皆托孤重臣,自当商议决策,朕自会允许。”
刘禅这话说的漂亮,谁也不得罪,顺便告诉你们自己去商量,商量好了我再决策。
诸葛亮闻言,对关羽言道:“大司马乃先帝手足,我等自遵从大司马之命。不过,樊城本由大将军坐镇,因先帝召见久留成都。今魏军来犯,襄樊不可无人坐镇,可让大将军返回抵御曹真。”
糜武一直没有发一言,主要是现在到处流言,他更不好发言,尤其是不好请命回襄樊。
张飞性子急,一听这话,心中就藏不住话:“昨夜,李严等官员前来面圣,皆言大将军欲自立?”
“三弟,不可胡言。”
关羽当即斥责道。
“二哥,我只是实话实说。”
“住口,大将军乃先帝托孤重臣,我绝不相信他会拥兵自重。”关羽满脸正色道。
张飞闻言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糜武见这事已经捅破,当即下拜:“陛下,臣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