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第一批山越人在好的政策吸引下,走出大山迁徙南郡。
山越人能离开故土千里迁徙,一是孙权长期镇压下和孙权收取的高额赋税,让这群山越人日子过的极其艰苦。
想要摆脱这种被常年欺压的现状,就只有不断的反抗孙权政权。
二是糜武在南郡的政策,能改变他们现在穷苦的生活,还能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他们宁愿放弃故土也要迁徙到南郡定居。
三是时代的悲剧,古人常说故土难离,但也要看看什么环境下。三国常年累月的战乱,让生存都变成奢侈,就更没有人在意故土难离。
他们想的更多是如何活下去,那里能让他们活下去就去那生存。
糜武深知人口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后盾,为了吸引更多人迁徙,在对待第一批迁徙的山越人就更重视。
糜武不但亲自去迎接,给予的钱粮更多,这让山越人对糜武感激涕零。
糜武将迁徙来的山越人全部安顿在江陵以北县城,江陵以北从关羽开始,一直是和魏军的缓冲地界,两军交战往往都是这些地区首先受到波及。
因此,江陵以北出现严重的人口匮乏,城池也基本上都是空的。
就如当阳,麦城这些城池,长年累月没有人,只有战事会作为防御重镇。
江陵以北因为没有人口,田地百分之八十处于荒废,急需大量人口开荒屯田。
而且江陵以北地区也是防御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如果能发展起来,外敌再来入侵,百姓也会积极保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未来向北推进,也能在补给上得到大大的提升。
为了快速让首批山越人定居,所有的农耕用具全部优先分配,农作物种类也是优先给予。
对城镇的修复工作,房屋完善等也由官府全力配合,这些事情对糜武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当年在越嶲郡的时候,一穷二白下,也能发展起来!
尤其是山越人吃苦耐劳,无论老幼齐齐上阵,恢复生产只是时间问题。
就在糜武趁着现在没有战事,全力投入发展的时,出使吴国的邓芝到了。
糜武得知邓芝出使吴国,非常高兴。
熟知历史的他,对蜀国后期名士邓芝非常了解。
邓芝是名门望族,东汉开国名将邓禹之后。虽是开国名将之后,到了末期连皇亲国戚都难以生存,何况还是邓芝。
邓芝本是北方人士,因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