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何雨水一到街道办,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杨主任。
将昨晚宋晓峰关于组织闲散人员搞集体生产副业的想法,原原本本地汇报了一遍。
她从生豆芽开始说,一直说到种蘑菇、做豆腐,越说眼睛越亮。
杨主任起初只是听着,渐渐地,他放下了手中的钢笔,身体坐直了。
等何雨水说完,她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站了起来:“好!雨水同志,你这个想法太好了!这可是给我们街道解决大难题指了一条新路啊!”
杨主任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两步,激动地说道,“老是等着上头分配工作指标,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真下来几个指标,也是杯水车薪,一堆人抢着,给谁都为难。
咱们就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你这个思路非常对头!组织起来,搞生产,自力更生!”
她停下脚步,看向何雨水,目光炙热的问道,“雨水,你刚才说,这些点子都是轧钢厂宋副厂长提出来的?”
何雨水点点头:“是的主任,昨晚我们一起在我哥家吃饭,聊起小当找工作难的事,晓峰哥就给了这些建议。他觉得咱们街道完全可以自己组织起来。”
“宋副厂长到底是有学问的,思路活,办法多!”
杨主任赞叹道,他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雨水,你准备一下,跟我一起去趟轧钢厂,当面向宋副厂长请教请教。也跟厂里具体管后勤、管食堂的同志聊一聊,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能供应什么,这合作到底怎么搞才稳妥!”
杨主任雷厉风行,跟街道办的其他人交代了一声,就带着何雨水,骑着自行车来到了轧钢厂。
宋晓峰对于街道办的到来并不意外,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他也没藏私,铺开一张纸,拿起笔一边画一边说:“杨主任,雨水,这事一定要规划好。
我建议,不要贪多,先从一个最容易上手、风险最小的项目开始,比如生豆芽。
成功了,积累了经验,再考虑种蘑菇或者做豆腐。”
他详细分析了生豆芽的优势:“技术成熟,本钱小,生产周期短,市场需求稳定。关键是销路,现在咱们四九城大的工厂不少,你们都可以多去跑跑。剩下的,街道还可以联系辖区的菜站,学校食堂。”
几人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宋晓峰把自己肚子里那点货毫无保留的全都说了出来。
离开轧钢厂时,杨主任紧紧握着宋晓峰的手:“宋副厂长,太感谢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