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林冰娜和格蕾丝一起,逛商场去了。
杨帆则是来到了工厂。
一个小时前,叶心涛给他发了短信,说王鹏程介绍的订单有些特殊。
需要他过去做决定,到底接不接?
杨帆到了办公室,见到王鹏程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叶心涛会说这个订单特殊。
王鹏程的意思是,这个订单需要他们垫付一部分的物料费,并且后续也不给加工费。
结款的方式,是直接用产品来抵扣物料费和加工费。
正常来说,这样明显不合理的要求,肯定是会被拒绝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干加工的厂子,要你客户的产品有什么用?
干加工是干加工,卖产品是卖产品,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
一般人擅自去跨行,很可能会把裤衩子都亏掉。
叶心涛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要等杨帆来做决定,是因为王鹏程要生产的这批产品,和一般的产品不一样。
准确地说,这是一批仿品。
而且是和正品在功能、乃至质量上一模一样的仿品。
王鹏程的公司主做充电宝。
虽说眼下充电宝的市场并不算大,但是他们公司推出的几款产品,卖得很是不错。
在业内的名声也挺好。
王鹏程就是瞄准了其中卖得最火的一款,想要将其仿造出来,自己在外面卖。
他这个人好歹读了大学,有一点法律常识,知道直接抄袭是犯法的。
于是他就把那款充电宝的外观设计图纸、以及线路板设计图纸都搞到了手,然后做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小改动。
王鹏程打算玩一手借鸡生蛋,用公司的设计,做他自己的产品。
在省去了设计费用的情况下,他的成本能比公司低出一截。
他可以利用低成本的优势,去正面跟他公司的产品竞争。
其实光这些,还不足以让叶心涛犹豫。
毕竟光靠一点成本上的优势,就想正面抗衡已经建立了品牌的正规公司产品,是不现实的。
真正让叶心涛心动的是,王鹏程说他们公司的销售经理,也参与到了这件事里面。
也就是说,这批产品做出来后,可以直接通过销售经理的渠道卖出去。
王鹏程算了一笔账。
按照市场行情来说,生产这种充电宝,一个的加工费用大概是五块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