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全宗齐出!共争源石!(第1页)

在这两百余年中,霄云观的变化极大,可谓是翻天覆地来形容。

在这两百余年中,霄云观出手频率虽不高,但前后也消灭了大小宗门近百个,其中有一半的资源吞入口中,细致消化,全部用于培养宗门里的核心弟子们。

经过两百年的悉心发展,即便全宗上下采取“稳且慢”的修行思路,霄云观的弟子也已有九代传承。

以苏林自身视为一代,其后还有八代弟子,这还只是计算内门弟子的传承,外门弟子并不在此类统计中。

盖因霄云观的成熟修炼体系和修道思想,每一代弟子的境界划分都极为明显。

以第九代弟子而言,他们刚入门不久,以极佳天资和优秀的思想觉悟可入内门,境界修为普遍在炼气期和筑基期左右,有的弟子甚至比外门弟子修为还差。

但胜在一个思想稳固!对苏林和霄云观的认同度极高!

这些弟子极少是外宗者,出身全都是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在这两百年诞生的嫡系后代。

无论是因为家族本身、还是霄云观的宗门氛围,让他们从最年幼时就接受霄云观的修炼思想熏陶洗礼,可谓是最核心的霄云观良家子!

思想上的纯洁度,是所有内门弟子的唯一标准与门槛!

其余的要求都可以宽松点,唯一这点绝对是高标准!

自内门九代弟子之上,八代弟子和七代弟子,多为筑基期修为,与九代弟子同辈、或是高出一个辈分(亲族关系),大都是进门更早一些的弟子们。

从第六代、第五代、第四代弟子开始,就是出身于霄云观各大山门和驻地执事的弟子们,平均有金丹期的修为,是霄云观的中流砥柱。

他们的师父和家长,都是霄云观较早一批的内门弟子,早在这两百年里成长起来,大都被分配在了霄云观的各个核心位置。

这些曾经也是内门弟子的执事们,平均修为都有元婴期,身份是第三代弟子,有少量的第二代弟子。

而在他们之上,则是第一代弟子,由苏林的亲传与记名弟子、徐枕书的弟子、陆舟明的弟子等为核心,在霄云观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职位,有几人已升任宗门长老职位,对霄云观都有结结实实的奉献与功劳。

而这些初代弟子的修为,基本上没有一个低于化神期,其中更有两名天之骄子在两百余年的修炼中突破洞虚期,成为了霄云观自身的高级战力。

这可不是求快突破的洞虚修士,而是在苏林“求慢”修行主旨下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