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之战后的半个月。
这一天,贾琮收到了一封书信。
一封劝降书。
是从江宁府而来的,落款人写着‘张广道’。
打开劝降书之后,贾琮只是冷冷一笑,随手将其烧掉。
太小看自己了,还是太过于小气?
居然连侯爵都不给,就想让自己投降?
烧掉劝降书之后,贾琮将所有心思都花在提升军队实力,快速将长刀营转化为己用。
除此之外,贾琮还扩大了制作土炸弹的小作坊。
苏州城这个地方,兵源确实算不上上乘。
但此地有一个天底下都没有的好处,那就是商业极其发达。
苏州城的工匠有几万人之多,这些匠人不仅手艺高超,大部分还识得字。
人才才是最宝贵的。
贾琮扩大小作坊之后,小作坊也顺理成章地改名为‘兵工坊’。
他划出一块地盘,作为独立区域,并重兵把守,严防泄密。
扩建之后的兵工坊,贾琮打破旧制,以新制度进行管理。
这新制度自然就是现代管理方法。
如今天下大乱,也没人管得了贾琮,正好给了他改革创新的机会。
贾琮知道工匠的重要性,更知道创新技术的正确路线。
兵工坊里面采取奖惩制度,对能提出改良方法、提升土炸弹威力的匠人,贾琮以土地、金银作为奖赏。
与此同时,贾琮已经开始规划提高匠人的地位。
无人可管的贾琮,将比新法还要惊人的改革举措,在苏州城实施起来。
这个举动,自然也引起了苏州城的世家和富商的注意。
虽然无量教护教神兵将这些人杀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根本对贾琮构不成威胁。
但贾琮并没有不把他们当一回事,反而特别注意到了他们的作用。
大虞织造局的丝绸,有三分之一出自苏州,这里的织机有上千架。
如果说扬州是盐商的地盘,那么苏州就是布商的地盘。
盐商和布商两者相比较,前者无论从实力还是身份,都比后者重要。
但贾琮却不这样想,相比较盐商,布商在贾琮心中排第一。
之所以排第一,是因为贾琮知道,纺织才是开启工业化的起点。
只有从纺织业、冶铁业开始改良,从人力化变成机械化,才是工业化的关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