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东侧,农业技术区的书架,散发着旧纸张和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
李兴华热情地指着一排排书籍,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一股子兴奋劲儿:“小虎,你看,《东北大豆种植改良法》、《母猪的产后护理》、《苏联集体农庄畜牧业报告选编》……这些可都是宝贝!有了这些,你的养殖场准能办得红红火火!”
这些书对这个时代来说,无疑是金科玉律。但王小虎只是扫了一眼,便轻轻摇了摇头。他仰起那张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的小脸,清澈的目光望向李兴华,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李大哥,这些是‘术’,是具体干活的法子。我想先去四楼看看,学点‘道’。”
“道?”李兴华愣住了,他一个行伍出身的干部,对这些文绉绉的词汇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是……怎么让很多人在一起干活,还不乱套,大家心里还都有干劲儿的道理。”王小虎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道,“几十号人呢,光靠我一个人喊,嗓子喊哑了也管不过来。得有个章法,有个规矩,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啥,干好了有啥好处。这样场子才能转得起来,才能长久。”
先学“屠龙之术”,再练“杀猪之法”。
这个清晰无比的思路,像一道亮光,瞬间劈开了李兴华脑中的迷雾。他猛地一怔,看着眼前这个身高还不到他腰部的孩子,心里翻江倒海。
我的天!这孩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自己还在为那五十亩地和几十号人的吃喝拉撒发愁,想着怎么调配物资,怎么安排生产任务,这小家伙竟然已经想到了最核心的管理层面!这已经不是聪明了,这简直就是天生的帅才!
“好!好小子!说得太对了!”李兴华忍不住用力拍了下自己的大腿,又赶紧收敛了动作,怕声音太大惊扰了别人。他看王小虎的眼神,彻底变了,那是一种发现了稀世珍宝的狂喜和激动,“走!听你的!咱们上四楼!学‘道’去!”
四楼,社会科学区。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三楼要凝重几分,光线透过高大的窗户照进来,能看到空气中飞舞的细微尘埃,每一粒仿佛都承载着思想的重量。
王小虎没有在那些陈列着《资本论》、《实践论》等巨著的书架前停留,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径直走到了一个挂着“组织与管理”木牌的偏僻书架前。
这里的书确实不多,大多是外文翻译过来的,纸张泛黄,边角卷曲,显然被翻阅的人很少。《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