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一开,李兴华那张被夕阳映得红光满面的脸就出现在眼前。他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身后还跟着昨天那个帮他推自行车的干部小王。
“李大哥!王干事!”王小虎热情地把两人让进院子。
“哈哈,没打扰你吧?”李兴华大笑着,将手里的布包往石桌上一放,发出一声闷响,“看看,你要的东西,我给你带来了!”
王小虎好奇地打开布包,里面是厚厚一摞纸张。第一页上,是几个用毛笔写的、苍劲有力的大字——“拟招募赴西山农场工作人员名单”。
名单上,罗列着一个个名字、年龄、家庭住址和简单的个人情况。总共三十五个人,全都是根正苗红、身家清白的贫下中农,大部分都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是这个城市里最需要一份稳定工作来养家糊口的群体。
“这些人,都是街道办和各区工会推荐上来的,政治上绝对可靠,干活也都是一把好手。”李兴华指着名单,一脸的自豪,“我一个下午,跑了四个区,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才把这第一批人给你筛选出来。你看看,还满意不?”
王小虎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看得非常仔细。他的手指在某个名字上停了下来——“王大力,男,32岁,原洋车夫,力气大,为人老实,家有老母和一双儿女。”
他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一个黝黑健壮、沉默寡言的汉子形象。这样的人,最适合当养殖组的骨干。
他又看到了另一个名字——“孙长顺,男,45岁,原木匠,手艺好,心思细,因战乱伤了腿,干不了重活。”
王小虎的眼睛一亮,农场里正好需要一个维修工具、制作木器的师傅,这个人简直是量身定做!
他越看越是心喜,李兴华的办事效率和细心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份名单,不仅仅是三十五个名字,更是三十五个家庭的希望。
“李大哥,太感谢您了!这份名单,比金子都宝贵!”王小虎由衷地说道。
“嗨!跟我客气啥!”李兴华摆了摆手,又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沓盖着红印的文件,“这是农场的土地批文、建立许可,还有……这是我找后勤的同志给你特批的条子,凭这个,明天你就可以去物资处,领第一批的五十把铁锹、五十把镐头、二十辆独轮车,还有搭建临时工棚用的油布和木料!”
桩桩件件,安排得明明白白,井井有条。
王小虎的心,彻底定了下来。他知道,万事俱备,只欠他这个总指挥,一声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