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知道聋老太身份的关键人物!(第1页)

西山,红星人民第一养殖农场。

天边才刚扯开一抹鱼肚白,山坳里的薄雾还像姑娘脸上蒙着的面纱,轻飘飘的,带着隔夜的凉意。可这片新开垦出来的土地,却早已苏醒。

整座农场,就如同一台上了满发条的巨大座钟,齿轮咬合,轰隆隆地,精神百倍地运转起来。

“一!二!嘿哟!”

“石头往这边传!”

“老三,你那车再装满点,没吃饭啊!”

几十号工人,天不亮就从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钻了出来,脸上没有一丝赖床的疲态,反倒是个个眼冒精光,精神头比山里的野狼都足。

嘹亮的劳动号子声,铁锹挖在硬地上的铿锵声,石块与石块的碰撞声,还有那十几台跑起来呼呼带风的灵竹独轮车,轮轴里加了滚珠,转动起来“吱呀呀”地唱着欢快的歌。

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谱成了一首充满了泥土芬芳和钢铁力量的劳动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使不完的牛劲儿和对未来的无限盼头。

谁能没盼头呢?

在这里干活,顿顿都是白面馒头管够,隔三差五还能见着实打实的油花,那肉汤香得人恨不得把舌头都吞下去。这日子,比在城里当正式工都舒坦!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他们那位小场长。

王小虎背着手,像个走街串巷的老爷子似的,站在一处新近平整出来的高地上。清晨的微风吹动着他额前的碎发,他的眼神却不像一个九岁孩子该有的,沉静如一汪深潭,缓缓扫过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他的身板,在那些光着膀子、浑身腱子肉的成年工人中间,显得格外瘦小单薄。

可放眼整个农场,上到五十多岁、胡子拉碴、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下到刚从农村招来、愣头愣脑的毛头小伙子,没有一个人敢小瞧他,甚至连一丝轻视的念头都不敢有。

所有人的目光,在触及到那个小小的身影时,都会不自觉地带上三分敬,七分畏,是那种打心眼儿里冒出来的,不掺半点水分的服气。

这位“小场长”,话不多,平日里总是安安静静的,可那小脑瓜里装的东西,简直比大学里的教授都多。不管多大的难题,到了他手里,三言两语,一针见血,保准给你理得明明白白。

前几天那场突如其来的虫灾,黑压压的甲虫一夜之间就把刚冒出头的土豆苗啃得干干净净。大伙儿吓得脸都白了,以为这农场要完蛋,是小场长不慌不忙,走到田里捻起一只虫子看了看,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